-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学基本概念系列——
杨万里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人学是研究人类文明、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形成
等领域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人学基本概念
“杨万里”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杨万里
【生卒】:1127—1206【介绍】: 南宋时期思想家,诗人。
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
在诗歌方面,他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
在哲学方面,他被后人列为道学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5)28岁的杨万里中进士,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历任临安教授、枢密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左司郎中等职。
王淮为相时,问为相之道,杨万里答以人才为先。
又问当今谁是人才?他即向朝廷推荐了朱熹、袁枢
(1131—1205)等60人。
杨万里早年曾从学于张浚,据《宋史》本传记载,张浚谪居永州,“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止心诚意’之学。”
这对杨万里操持名节,有较大影响。
杨万里于是将自己的书室命名为“诚斋”,并终身奉浚为师。
杨万里一生为官达38年之久,是位清廉刚直,有所作为的官员。
同时,杨万里又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和热爱生活的诗人。
他于淳熙十五年(1188)开始了他的哲学代表作《诚斋易传》的写作,历时17年之久才大功告成。
杨万里写了大量的诗歌,除少量的直陈时事之作外,大量的是充满热情的山水诗。
这些审美性极强的诗从另一个方面展示出了他的高洁情操和练达的人生哲学。
杨万里晚年过着闲居生活。
因他与当时的权臣韩侂胄在对金的态度上有不同立场,因而誓不出仕。
庆元元年(1195)宁宗即位之后,曾两次召他进京赴任,他都托辞不往。
杨万里的着作主要有《诚斋易传》、《诚斋集》。
此两书均收入《豫章丛书》以及《四库全书》之中。
杨万里的人学思想的核心是强调人的能动性,将人从天命观念的笼罩下解放出来,他在当时的思想界,虽
亦被认作“道学家”,实质是一种反道学的人学思想。
(1)惟人为能成天 杨万里的人学思想与宋代理学家们相一致之处,在于他也是从天道观出发来论证人事的。
然而,在具体论述“天”时,他与唯心主义理学家们的分歧就明显可见了。
他说:“冲然之谓道,蒸然之谓气,澄然之谓天,凝然之谓地。
蒸然者,天地之克也;冲然者,天地之浑也。
故道为气母,气为天地根”。
显然,杨万里的宇宙观中,“道”是具有物质性的混然无形的元气。
所谓“冲然”就是“天地之浑”的意思。
杨万里将“天”从神秘的本体还原为自然的本体,这样一来,就为人的作用,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他说:“天地之道,本乎阴阳。
夫阴阳之道安在哉?在乎生物而已”。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天地这个“母”生出的,并且符合“阴阳”之“道”,因而,人这个天地之“子”就诞生了。
但是,人不是像万物纯然被动的,而是具有认识和能动作用的。
所以他说:“惟人为能成天”。
所谓“惟人为能成天”是说只有人为的努力,才能完成或者成就自然所给予人类的东西。
这一命题充分肯定了人的能动作用。
在这里,“成”的含义有两层,一是“具备”、“完成”之义;二有“平定”、“勘定”之义。
故“成天”即“平天”或“勘天”,是对荀子“制天命而用”思想的进一步发挥,也是中国人学思想中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积极性。
(2)天不能逃于人 杨万里对人的思维作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因而他坚持可知论的观点,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可以被人所认识的。
他说:“人之聪明有用无不达也,不用而不达也。
不用而不达,咎在不用;用而不达,咎在不精。
用而精,精而达,物何坚而不攻,理何幽而不穷哉?今夫日、星行于天,漏刻制于人,制者有限而行者无穷也,而精于数者,乃能以吾有限之器而推夫无穷之行,然则天不能逃于人乎哉!”这段话可以说是一篇精彩的古典认识论。
他认为,只要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事事做到“用而精,精而达”,客观世界的内在联系就能被人所把握,就能“以吾有限之器而推夫无穷之行”,从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为人服务的目的。
正是出于他对人的思维作用有了明确而又正确的认
识,所以他提出了“天不能逃于人”的论断。
所谓“天不能逃于人”,不是说“天”由人决定,而是说“天”的规律完全可以被人所认识和把握。
这显然是荀子以来“人定胜天”思想的深入。
(3)存亡兴废在人不在天 从“天不能逃于人”的认识论出发,杨万里认为人世间的存亡兴废在人而不在“天”(“天命”)。
他说:“天运而幽,人小而散,何可以合天人而论之,又从而责其罚佑之不常战!齐桓之事皆自取尔,天何与焉?挟其大以号令天下而忽于属任之人,故幸而得良臣,则能成九合之功,及不幸而遭嬖孽小人则坏矣,皆人事非天命也”。
齐恒公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于人事的缘故,与天命不相关。
在此杨万里明确论证了人与天之间并不存在神秘的联系,因而从“天”(天命)的本体上否定了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
杨万里不仅仅停留在一般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