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学基本概念系列——
孙中山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人学是研究人类文明、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形成
等领域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人学基本概念
“孙中山”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孙中山
【生卒】:1866—1925【介绍】: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
幼名帝象;稍长名文,字德明,号日新。
后改号逸仙;在日本时化名中山樵,因各孙中山。
广东香山县(今中山)翠埻村人。
出身于农民家庭。
少时随哥哥孙眉到檀香山,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教育。
1883年至1885年间,先后就读于香港拔翠书室、皇仁书院。
中法战争的失败,使他立志“倾覆清廷,创造民国”。
1886年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医学院学习,次年转入香港雅丽医院附设西医书院。
1892年夏毕业,开始在澳门行医。
这期间,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使他感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遂开始结识不满清朝统治的爱国青年,从事挽救民族
危亡的政治活动。
1893年冬,邀集同伴秘密酝酿成立革命团体。
次年,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并在《〈民报〉发刊词》中明确主张“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奠定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基础。
为了实行革命的三民主义,他多次策划和领导革命武装起义,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最终通过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他被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宣誓就职,开创“中华民国”的历史。
二月辞职,8月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举为理事长,并领导“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
1917年至1919年,写成《心理建设》,总结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提出革命继续向前发展的道路和战略。
十月革命以后,他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并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以及《三民主义》着作中,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从而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蓬勃发展。
孙中山在自然观上具有二元论的倾向,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这种哲学观点直接影响了他的人学思想。
如他提出“生元说”,认为“生元”是产生生命的基础,同时,又赋予“生元”以精神的因素;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他提出了系统的民生、民权、民族理论,同时,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学说揉进三民主义的纲领之内;他还提出了“替众人服务”的价值观以及“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
这种思想上的矛盾与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妥协是相一致的。
孙中山的人学思想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较完整的人学思想体系。
主要着作有《孙文学说》、《三民主义》等。
(1)人类以互助为原则 孙中山作为达尔文进化论的信奉者,把宇宙的进化过程具体分为“物质进化”、“物种进化”和“人类进化”三个时期,并特别叙述了人类进化的状况和原则。
他说:“人类初出之时,亦与禽兽无异;再经几许万年之进化,而始长成人性。
而人类之进化,于是乎起源。
此期之进化原则,则与物种之进化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
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
互助不仅是人类进化区别于物种进化的原则,而且是人类继续进化的动力。
他说:“人类进化之动力,在于互助,不在于竞争,如其他之动物者焉。”
他进一步把能否遵循互助原则作为人类兴衰存亡的根本原因,认为“人类顺此原则则昌,不顺此原则则亡”。
然而,现实社会中到处都存在着尔虞我诈、相互争夺、彼此残杀的现象。
他解释道:“然而人类今日犹未能尽守此原则者,则以人类本从物种而来,其入于第三期之进化为时尚浅,而一切物种遗传之性尚未能悉行化除也”。
他相信,“人类自入文明之后,则天性所趋,已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致,问于互助之原则,以求达人类进化之目的矣”。
遵循互助的原则向前发展是人类进化的必然趋势。
(2)“生元”说的生命观 孙中山用“生元”即细胞作为生命构成的基础,用以说明生命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他认为,世界进化的第二期是物种的进化,即生命的进化。
“由生元之始生而至于成人,则为第二期之进化。
物种由微而显,由简而繁,本物竞天择之原则,经几许优胜劣汰,生存淘汰,新陈代谢,千百万年而人类乃成”。
所谓“生元”是“生物之元子”,即细胞。
他说:“据最近科学家所考得者,则造成人类及动植物者,乃生物之元子为之也。
生物之元子,学者多译为细胞,而作者今特创名之曰生元,盖取生物元始之意也”。
他接受了当时关于细胞学说上流行的形而上学观点,把有机体看作是细胞的机械组合和堆积。
认为人体为“生元所构造之国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