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中国文化 (4).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视 域下的组织 与人力资源 第二篇 现代组织情境下的 儒家成人机 理与应用 第 7章 信理解析及其现代组织行为应用 目 录 7.1 由 “信”而 “诚”、诚信一体 7.2 信为中土、五德立焉 7.3 以信践义 ,立业之本 7.4 信任是一种高回报的管理方式 目 录 7.5 组织信任正向影响员工工作 态度和绩效 7.6 让员工感知信任是赋予员工 责任的最优策略 7.7 领导诚信是组织和员工信任的 重要条件 7.1 由 “信”而 “诚”、诚信一体 u “信”属 “五常”、亦居 “五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信”是支配人们道德生活的五大观念之一 ,既是儒家所强调的 “仁、义、礼、 智、信”五种 “常德”之一 ,又是传统的 “五伦”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中间处理 “朋友” 关系的重要原则。 根据杨伯峻先生的 《论语译注》所附的 《论语词典》, “信”字在 《论语》一书中总共出现过38 次 , 分别有以下四层含义 : (1) “诚实不欺” (24 次); (2) “相信”,认为可靠 (11 次); (3) “使相信” (1 次); (4)形容词或副词 ,即 “真” “诚” (2 次)。 7.1 由 “信”而 “诚”、诚信一体 u “诚”是思孟学派的核心思想 《论语》之前的典籍 ,对 “诚”的应用远少于 “信” ,而思孟学派将 “诚”提高到天道的 高度 ,表现出其深厚的形上学意蕴。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 “主忠信”,孟子则说 : “是故诚者 ,天之道也 ;思诚者 ,人之道也” , 强调 “诚”是上天的准则 ;追求 “诚”,是为人的准则。 《孟子·尽心上 》又提 出 “万物 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 焉”。孟子认为 “诚”是人的真实与诚实的表达 ,万事万物之理已由天赋予人 ,只要内求于己, 诚实无欺 ,则能体天下万物之情 ,获得最大的快乐。 7.1 由 “信”而 “诚”、诚信一体 u 由 “信”而 “诚”、诚信一体、诚即天理 朱子在 《中庸章句》将 “诚”解释为 “诚者 ,真实无妄之谓 ,天理之本然也。诚之者 ,未 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 ,人事之当然也”。 在宋明理学家看来 , “诚”是理 ,是天理本然的状态 ; “诚”又是 “成”,具有生成的意义 , 成 己、成人、成物。所以 , “诚”是天的属性 ,具有形而上的创生内涵 ;人之道以诚为工夫 ,通 过反身求己以复归于诚 ,体现天道 , “信”即为人之道 ,是形而下的为人之方。 当代新儒学代表杜维明教授将 “诚”看作儒家的道德形上学 ;在本体论的层面 , “诚”首先 是本体意义上的天道 ,; 在生成论的层面上 , “诚”真实无妄 ,生生不息地创生出宇宙万物而为 万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