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拭”“揩”“抹”“擦”“搌”的历史演变与方言分布
摘要:“拭”“揩”“抹”“擦”“搌”是一组表“擦拭”的同义词,它们历史层次不同,意义范畴也有所不同。自先秦到明代,书面文献中一直以“拭”为主,清代开始萎缩,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拭”则只保留在古语或个别成语中(“拭目以待”)。而“揩”自魏晋以来,一直在缓慢发展,但从没占居主导地位。“抹”“擦”作为后起之秀,明代以来就非常活跃,至今天二者平分秋色。“搌”作为方言词没有多大变化,始终居于次要地位,文献用例甚少。
关键词:“拭”;“揩”;“抹”;“擦”;“搌”;历时演变;方言分布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20)01?0179?05
方言地理学认为:一个词的方言形式在地理(空间)上所形成的“横”的分布可反映各种形式在历史(时间)上的“纵”的层次[1]。“拭”“揩”“抹”“擦”“搌”是一组表“擦拭”的同义词,它们历史层次、意义范畴皆有交叉,容易造成混淆。因此,本文主要考察本组词的历时发展层次,意义的历时演变,并探讨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主要地理分布特征与原因①。
1. 拭
“拭”出现得最早,《尔雅·释诂下》:“拭,清也。”郭璞注:“抆拭扫刷皆所以为洁清。”《广韵·职韵》:“拭,拭刷。”②
先秦文献中除了《尔雅》外,主要见于以下文献:
《仪礼·聘礼》:“贾人北面坐拭圭。”
《仪礼·聘礼》:“陈皮北首西上,又拭璧。”郑玄注:“拭,清也。”
《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反袂拭面,涕沾袍。”
此时的“拭”使用范围相对较窄,对象主要是“圭” “璧”等玉器。另外,可用于揩拭人体部位“面”。
东汉时期“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③。东汉以降,“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指人“拭”目、面等身体部位,又可指物与物的磨擦,而且还具有抽象意义。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
《汉书·薛宣朱博传》:“丈夫固时有是,冯翊欲洒卿耻,抆拭用禁,能自效不?”
颜师古曰:“抆拭,摩也。”此取抽象义,指“磨练”。
《论衡·指瑞篇》:“反袂拭面,泣涕沾襟。”
此句显然是引自《左传》而稍作改动。
《淮南子·说山训》:“流言雪污,譬犹以涅拭素也。”
高诱注:“流,放也。雪,除也。涅,黑也。素,白也。”此处,“拭”用抽象义“除”。
另外,汉代小学家多用“拭”来训释其它同义词,如上引郑玄《仪礼》注。这也间接说明“拭”的使用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已成为常用词。
“拭”亦有“摩擦”义,与“擦拭”义略异,前者指物物之间的磨擦,后者指人去揩拭物品。
《论衡·率性篇》:“今妄以刀剑之钩月,摩拭朗白,仰以向日,亦得火焉。夫钩月非阳遂也,所以耐取火者,摩拭之所致也。”
“摩拭”连言,指用刀与剑磨擦起火。
魏晋时期,“拭”“揩”并用,但书面语较强的文献(尤其是史书)中仍以“拭”为主。④
《后汉书·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下拭目。”
《晋书·列传第六张华》:“焕以南昌西山北岩下土以拭剑,光芒艳发。”
《世说新语·容止》:“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收稿日期:2020?06?06;修回日期:2020?01?08
作者简介:王娟(1978?),女,山西阳泉人,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相和曲下·陌上桑》:“蚕饥妾复思,拭泪且提筐。”
值得注意的是,农书《齐民要术》中“拭”的使用范围很广,不但可以拭面,而且可以拭伤口(疥、马蹄疮)、用具(釜、甕)、食品(米、豆、瓜、鱼、盐、饼、肉)等。如:
《种竹五十一》:“取笋肉五六寸者,按盐中一宿,出,拭盐令尽。五升与一升盐相和。糜热,须令冷, 内竹笋糜中一日。拭之,内淡糜中,五日,可食也。”
《相牛、马及诸病方法(一)》:“又方:汤洗疥,拭令干。煮面糊,热涂之,即愈也。”
有时,“揩拭”同义连文,《齐民要术》中有二例。
《漆第四十九》“若不揩拭者,地气蒸热,遍上生衣,厚润彻胶便皱,动处起发,飒然破矣。”
《醴酪第八十五》:“买肥猪肉脂合皮大如手者三四段,以脂处处遍揩拭釜,察作声。”
再来看看佛经文献中的用例。
抽查《大正新修大藏经·阿含部》中魏晋佛典,得“拭”35例⑤。佛经中“拭”的应用范围亦较广,对象主要有人体部位“面”“目”“嘴”“手”“身”“脚”及“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