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体温与能量代谢.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Energy Metabolism and Body Temperature ? 糖: 主要供能物质 1 、能量的来源: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3 、能量利用: 多种生理活,如肌肉收缩、神经 传导、合成代谢和主动转运等。 ? 脂肪: 贮存和供给能量 ? 蛋白质: 特殊情况下可供能。 2 、能量释放、转移和贮存: 热能 : 维持体温。 ATP: 直接供能物质,也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 肌肉活动: 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显著。 3.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食物刺激机体产生 额外热量消耗的作用。蛋白质最明显 (30%) 。 2. 精神活动: 睡眠和精神活跃时相比能量代 谢水平无明显差别。但精神紧张、情绪激动 时能量代谢明显增强 ( 可能与伴随出现肌紧 张及甲状腺素释放增多有关 ) 。 4. 环境温度: 20~30 ℃稳定,过高过低能量代 谢均增强。 1. 基础代谢 —— 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三、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 : 清晨、清醒、安静、静卧、空腹、 室温条件下,未作肌肉活动,无精神紧张。 (并非最低代谢状态)。 2. 基础代谢率 (BMR) : 基础状态下,每小时、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 热量。 单位: KJ/m2.h 基础代谢率的大小常用相对值表示: BMR=( 实测值-平均值 )/ 平均值× 100% 1. 表层温度 (shell temperature) :机体表层 部分的温度。 一、体温 ? 表层温度低于体核温度。 ? 易受环境温度影响产生显著变化。 ? 皮肤温度高低与局部血流量有关。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2. 核心温度 (core temperature) :机体核 心部分的温度,相对稳定。即临床所 指体温。 核心温度相对稳定,各部分之间差异小。 正常体温: 临床常用以下部位体温代替。 直肠温度 36.9 ~ 37.9 ℃?? 口腔温度 36.7 ~ 37.7 ℃ 腋窝温度 36.0 ~ 37.4 ℃ 二、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动 1. 昼夜变化 —— 清晨最低,午后最高 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 体温升高约 0.3 ℃ ~0.6 ℃。 2. 性别: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3℃; 女子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 每年长 10 岁,体温约降低 0.05 ℃。 14 ~ 16 岁与成年人相近。 新生儿 ( 特别早产儿 ) 调节机构未发育完善, 老年人 调节能力差,易受环境温度影响。 3. 年龄: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4. 其他:如肌肉活动时体温升高。 (一)产热 1. 主要产热器官:内脏和骨骼肌 ? 安静状态:内脏 ( 尤其肝脏,其次是脑 ) ? 活动状态:骨骼肌 2. 产热形式 ? 战栗产热: 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 律性收缩,特点是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不做 外功但产热很多,可使代谢率增加 4~5 倍。 ? 非战栗产热 ( 代谢产热 ) : 通过提高组织代谢率增 加产热。褐色脂肪组织产热量最大。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二)散热 2. 散热方式 ①辐射 ②传导 ③对流 1. 散热部位:主要是 皮肤 ④ 蒸发: 体表以蒸发水份的方式散热的过 程。当 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 时, 蒸发成为 唯一 的散热方式。 当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 可以通过这三种方式散热 蒸发散热的分类: ? 不感蒸发: 水份直接透出皮肤和粘膜 ( 主要是呼吸道 ) 表面 ,在未聚成明显水 滴前就被蒸发。与汗腺活动无关。不感 蒸发量约 1000ml/ 天。 皮肤的不感蒸发也叫不显汗,经皮肤不 感蒸发约 600 ~ 800ml/ 天。 ? 发汗 ( 可感蒸发 ) : 汗腺主动分泌汗液 的 过程,汗液在蒸发表面形成可见的汗滴, 可被意识到。 发汗速度受环境温度及湿度的影响。 汗液的成分: 水分> 99 % 汗液流经汗腺排出管起始部时,部分 NaCl 被重吸收, 最终排出的汗液为低渗液 。 大量出汗可造成高渗性脱水, 要补充大 量水份和适量 NaCl 。 溶质<1% 大部分为 NaCl KCl 、尿素、乳酸等;无 葡萄糖和蛋白质 ⑴ 皮肤血流量的调节 交感神经 调控皮肤血管口径,改变血流量,影 响辐射、对流和传导散热量,改变皮肤温度。 如: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 量减少。而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散热量增加。 温热性发汗:参与体温调节(全身) 精神性发汗:与体温调节关系不大。 ⑵ 发汗的调节 发汗是反射性活动,下丘脑有发汗中枢,汗腺 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 3. 散热过程的调节 三、体温调节 (一)行为性体温调节 机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中,通过行为活动 有意识的调节体温的方式。如采取不同的姿 势、增减衣物等行为。 (二)自主性体温调节 由体温自身调节系统调节完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