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2015级血液第八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血液 Blood 教师:冉兵 第一节 血液生理的概述 血液与内环境的稳态 plasma blood cell 一、血液的组成 血量: 约占体重的 7-8% 约 4.2-4.8L 红细胞比容 (男 40-50% ,女 37-48% ) (一)血浆 血浆蛋白 ( plasma proteins ) 血浆蛋白作用 : 总血浆蛋白( 65-85g/L ) 白蛋白( 40-48g/L ) 球蛋白( 15-30g/L ) 和少量的纤维蛋白。 物质运 输 形成胶 体渗透 压 结合 激素 参与免疫 参与血 凝、抗 凝和纤 溶过程 提供营 养 白蛋白 / 球蛋白: 1.5-2.5 参与免 疫 提供营养 (二)血细胞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比重 1.050 ~ 1.060 黏度 相对黏度为 4 ~ 5 血浆渗透压 300mOsm / ( kg?H 2 O) 酸碱度 7.35 ~ 7.45 血浆渗透压 : 正常约为 300mOsm/Kg.H 2 O=770KPa 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 晶体渗透压 (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 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 胶体渗透压 (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 一般为 1.3mOsm /( kg?H2O ) 晶体渗透压作用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血浆 组织液 胶体渗透压作用 :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细胞内液 等张 和 等渗 溶液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造血过程 造血微环境 VEGF :生长因子; bF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四、血小板生理 (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黏 附 释 放 聚 集 收 缩 吸 附 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中前列腺素的代谢 TXA2 :血栓烷 A2 ; PGI2 :前列环素; PGG2 :前列腺素 G2 ; PGH2 :前列腺素 H2 ;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 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 生理性止血 ( hemostasis ) 出血时间 bleeding time 凝血时间 bleeding time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一)损伤局部及附近血管收缩 (血小板、内皮细 胞释放的 5-HT 、 TXA 2 、内皮素等) (二)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松软止血栓 (三)血液凝固 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 二、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 ( blood coagulation )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 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 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一) 凝血因子 (blood clotting factor) 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除FⅣ与磷脂外均为 蛋白质 Ⅱ、Ⅸ、Ⅹ、Ⅺ、Ⅻ为 酶原 除FⅢ外 , 均存在于血浆中 , 多数在肝合成 Ⅱ、Ⅶ、Ⅸ、Ⅹ合成需 V k (二)凝血的过程 血液凝固 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 凝 血酶 ( thrombin ) 最终使 纤维蛋白原 ( fibrinogen ) 变为 纤 维蛋白 ( fibrin ) 的过程。 凝血酶原酶组装图 Ⅴ a 、Ⅹ a 和 PT 分别表示 F Ⅴ a 、 F Ⅹ a 和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Ⅹ a 由重链(Ⅹ a - H ) 和轻链(Ⅹ a - L )组成。 F Ⅴ a 为 F Ⅹ a 的膜受体,并加速凝血酶原活化的速度。图 中Ⅹ a 和 PT 分子上的“ Y” 表示 γ -羧基谷氨酸,与 Ca 2 + 结合(图中以“ o” 表示)。 当 γ -羧基谷氨酸与 Ca 2 + 结合后使Ⅹ a 和 PT 暴露出膜结合位点 外源性凝血 途径 ( extrinsic pathway ), 又称组织因子 途径。 由来自于血液 之外的组织因 子( tissue factor , TF ) 暴露于血液而 启动的凝血过 程,称为 内源性凝 血途径 ( intrinsic pathway ) 是指参与凝 血的因子全 部来自血液, 通常因血液 与带负电荷 的异物表面 (如玻璃、 白陶土、硫 酸酯、胶原 等)接触而 启动的凝血 过程。 (三)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 影响血凝的因素 : 温度、凝血表面、凝血因子、 Ca 2+ 血友病:A(Ⅷ) B(Ⅸ) C (Ⅺ) ? (四)血液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