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体裁形式
南音从体裁上可分为指、谱、曲三大类。“指”即指套,是一种带有工尺谱、琵琶弹奏指法与歌
词的曲牌联缀体套曲,每套由二至七“节”(一节通常只有1 个曲牌,有的含2 至3 个曲牌)构成,
通常以套曲第一节歌词开头的前三、四个字作为套曲的名称。“指”套虽有唱词,但通常不歌,多以
“上四管”为主进行合奏,有时也加入“下四管”。“指”的套数最初是36 套[1],到20 世纪中叶
增至48 套[2]。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指”套有《一纸相思》、《心肝跋悴》、《为君去时》、《趁赏
花灯》、《自来生长》等。
注:这首“指谱”是《文焕堂指谱》(1873)中的第22 套。无唱词,只用下四管演奏属于“嗳
仔指”。
“谱”含工尺谱与琵琶弹奏指法,是有标题的纯器乐合奏套曲。每套由三至十节组成,包括3 至
10 多首曲牌。有标题,内容多描写四季景色或花鸟昆虫、骏马奔驰等情景。南音的“谱”常演奏于
结束排场或祭祀郎君先贤之际[3]。“谱”套曲的数目由12 套(俗称“内套”)增至 17 套[4] (俗称
“外套”),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四时景》)、“梅”(《梅花操》)、“走”(《走马》或
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其他还有《三不和》、《四不应》、《四静板》、《起
手板》、《八展舞》、《三台令》等。乐队编制为“上四管”。
“曲”即散曲,又称“草曲”,乐谱含工尺谱、琵琶弹奏指法和歌词,是一种以单曲牌为主的声乐
曲,曲目有一千多首,歌者执拍板演唱,用“上四管”伴奏。曲词内容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演
唱上十分讲究咬字吐音,归韵收腔。“曲”分长滚、中滚、短滚、大倍、中倍、小倍、长潮、中潮、
紧潮、倍工、长寡、寡北、二调等众多“滚门”[5]。所谓“滚门”就是将管门、撩拍、腔韵(主旋
律)、调式相似的曲牌归纳为一个门类。简单说,就是划分曲牌门类的一种方法。传统认为“滚门”
有108 个,但实际上不止这些,据统计,四个管门共有118 个滚门,224 个曲牌。如四空管“二调”
这一滚门,包括了[十三腔]、[集贤宾]、[皂罗袍]、[一封书]、[下山虎]、[十八飞花]、
[解三酲]、[西江月]、[步步娇]、[满地娇]、[醉扶归]等20 多个曲牌。
“曲”中较有代表性的乐曲有《因送哥嫂》、《山险峻》、《夫为功名》、《共君断约》、《绣
成孤鸾》、《一路行》、《望明月》、《去秦邦》等。
[1] 见《文焕堂初刻指谱》,编者不详,福建厦门出版,1837 年。
[2] 见《闽南音乐指谱大全》,刘鸿沟编,台北:学艺出版社,1979 年。
[3] 王耀华、刘春曙《福建南音初探》26 页。
[4] 见林祥玉《南音指谱》,台湾台北出版,1914 年。
[5] 关于“滚门”的定义,目前有三种观点:(1)王爱群《从南音“滚门”之实探其渊源》(刊于《泉
州历史文化中心工作通讯》1986 年第1 期)认为“滚门”是将一些宫、调式和节拍相同,乐曲结构
(包括旋律、节奏型)相类似的曲牌归纳为同一门类。(2)王耀华、刘春曙著《福建南音初探》(福
建人民出版社,1989 年)认为:南音的“滚门”是曲牌的门类。所谓“滚门”,就是将管门(调性)、
撩拍(节拍)、腔韵(主旋律)、调式相似的曲牌归纳为一个门类。(3)杨韵慧在其1997 年的硕士
论文《弦管“指”套宫调研究》中认为,“滚门”属于“管门”之下的一个层次,……,“滚门”是
将撩拍(板眼)相同,旋律特点相近的曲牌归为一类。但是这些曲牌的“调”(落音)却不一定相同,
唯有曲牌本身的“大韵”能决定该曲牌的调。综观上述三种观点,其共同点都是认为“滚门”是划分
曲牌类型的一种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