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我的童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我的童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我的童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课型、教时、教法: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师友互助 四、教学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入:同学们,有人说,童年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你也这样认为吗?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描绘一下自己的童年,你会怎么说? 学生自由发言。 若要用一种颜色来形容你的童年,你会选择哪种颜色? 学生思考后自由阐述,如:红色、绿色、黄色?? 然而,有一位老人当他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给自己那段本该多姿多彩的时光,用“灰黄”一词来形容。这到底是怎样一个童年,怎样的一位老人呢?我们走进课文《我的童年》。(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1、【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2006“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有成就的一生,但有谁知道他风光背后的辛酸,他童年的苦涩艰辛呢? 2、作者介绍 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但他待人十分谦和,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三、检查预习 1.字音: 诞生 ( dàn ) 教谕( yù )私塾( shú ) 溺爱 ( nì ) 发酵( jiào )椽子(chuán) 光大门楣( méi ) 孤苦伶仃( líng )(dīng ) 龙肝凤髓(suǐ ) 蹿( cuān )房越脊( jǐ ) 2、词语解释: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不折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 溺爱: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之意。然,对。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 光大门楣:光耀门第,光宗耀祖。门楣,门庭,门第。 浑浑噩噩:形容无知无识,糊里糊涂的样子。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回答下面问题: 1、快速默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 明确:①贫穷的家庭;②艰辛的父辈;③吃白面的回忆;④童年的伙伴;⑤离乡的济南。 2、 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明确: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3、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 明确:作者的童年可以说是苦难的童年。作者出生的家庭极度贫穷,一年到头,只能“啃红高粱饼子就哭咸菜”,偶尔吃一回白面馒头如同吃“龙肝凤髓”一般;为吃一块白面饼子,竟被赶到水坑中。作者在6岁时便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父母,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无疑也是极为残酷的事情。这些都是作者童年苦难生活的表现。 五、品味语言 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试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季羡林散文“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特点。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并明确答案,然后全班展示交流结果。 明确:如:“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概可想见”,虽无过多的描述,只是平平淡淡的陈述事实,读来却让人心酸。 六、迁移拓展 读了季羡林的《我的童年》,你是否想起自己的童年?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七、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