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9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味地朗读:在理解文章意境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有味地赏析:以“闲”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入,结合背景资料,学生理解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
【教学重点】:学会多角度诵读课文,理解文章意境。
【教学难点】:联系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特殊心境,领悟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指导、自主学习、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由于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为加深彼此的认识,课前老师和学生做一个文字游戏,板书“闲”字让学生组词,重点区分“清闲”“轻闲”两词,为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做准备。
导入新课:
月亮是古代文人墨客经常歌咏的对象,同学们知道哪些写月的诗句?(学生回答)在930年前的承天寺,苏轼举头望月,正是那轮明月带给苏轼一个非同寻常的夜晚,成就了千古美文《记承天寺夜游》,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课件1】
1.齐读课题。
2.看题目,会想到什么问题?(学生自由设问)
3.师生整理形成一个问题: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课件2】
让我们走近作品,走近作者,诵读赏析,解开迷惑。
学习过程:
(一)有味地朗读
1.出示无标点符号的原文,指名学生朗读并进行评价。【课件3】
2.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进行有味地朗读。【课件4】
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3.一读: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1)朗读指导:老师提示古人读书的方法:形态上是摇头晃脑,声音上是部分音节要拖长,并读出感觉。
2)老师感情范读,三个字拖长音,“念”“盖”“但”。
“念——无与为乐者”,有一点寂寞之感;“盖——竹柏影也”,有一点兴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有一点感慨。
3)学生模仿读课文并评价。
4.二读: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1)分析宁静的原因:一是因为“夜游”,二是欣赏美景,作者心情不错。
2)朗读指导:第一,语速慢一点;第二,音调低一点。
3)女生轻声朗读。
5.三读: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1)让学生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兴致快乐的地方,思考、讨论后再读。
预设及朗读指导:
A “欣然起行”——月色撩人,作者兴致颇浓。指导“欣然”的读法。
B “怀民亦未寝”——通过“怀民未寝”和“怀民亦未寝”的比较分析,品味“亦”的意思,体味苏轼与怀民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快乐,重点指导“亦”字的朗读,读出惊喜之味。
C “相与步于中庭”—— 见到好友,心情惬意,虽默默无语,但心灵息息相通。找学生演示漫步的感觉,读出其悠闲快乐的心境。
D “盖竹柏影也”——景致优美,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啊,原来是竹柏,读出惊喜赞叹的味道。
老师总结:“怀民亦未寝”,有无“亦”字,感觉迥然不同;“盖竹柏影也”,有淡淡的惊叹之味。
2)引读课文,学生读出体现兴致之处,老师读其他部分。
6.四读: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1)“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这种复杂的情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我们可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找学生读出难言的复杂情绪,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总结:我们都已经体会到神品的力量了,它让我们能够这样去朗读,这也许是苏轼都没有想到的。
过渡:刚才我们进行了有味地朗读,下面我们一起有味地赏析,还记得课堂之初一起整理的问题吗?让我们以此为导入,共同揭晓“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的原因。【课件5】
(二)有味地赏析
1.学生自主学习:在文中找到能回答这个问题的相关语句,并分析原因,在书上进行批注,注意要从细微处入手。
2.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预设1:【课件6】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引导体会作者的“轻闲”以及月色不期而至的快乐。【板书:月夜】
1)意思分析:苏轼夜游承天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自己晚上睡不着,而后又被外面的月光所吸引,所以打算观赏月亮,才想起邀请自己的朋友张怀民到承天寺去的。
2)老师问题引导:为什么月色入户能让苏轼披衣而起?
A:苏轼对月亮情有独钟。提示:诗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补充视频资料:“乌台诗案”及苏轼被贬黄州状况。【课件7】
苏轼当时的生活状况是曲折轻闲的,但这种闲不是苏轼满意的生活,他感到百般的孤独和寂寞,正是由于贬谪之中的孤独和无聊,他希望用大自然的美景为他痛苦的内心疗伤,在月的世界里寻求与现实生活中没有的静谧和纯洁,这时他看到了月亮,他很高兴,于是“欣然起行”。
总结:月色入户让苏轼夜游承天寺。
预设2:【课件8】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引导赏析作者与朋友漫步的悠“闲”,以及朋友相知之乐。
【板书:寻友】
1)意思分析:作者可能是看到了月光,想要和自己的朋友一同分享这轮月亮,要与朋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生物_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生物_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鹤群翔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鹤群翔空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音乐_《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2).doc
- 初中音乐_《凤阳花鼓》教学课件设计(文档1).ppt
- 初中体育_第二套少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体育_第二套少拳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化学_金属的性质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金属的性质复习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件设计(文档2).ppt
- 初中语文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 初中语文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课件设计(文档2).ppt
- 初中历史_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课件设计(文档2).ppt
- 初中地理_【东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地理_制作简易地球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地理_制作简易地球仪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生物_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 初中生物_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课件设计(文档1).ppt
- 初中生物_健康的生活 传染病和免疫的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