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陋室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7).doc

初中语文_《陋室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7).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陋室铭》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3、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安贫乐道的情趣。 重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学点拨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步骤: 一、 以有关刘禹锡的故事导入。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超然脱俗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转眼千年已过,策知县早已化作一抔黄土,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代代相传,流芳百世,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 二、 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走近陋室: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课文: (1)圈出文中你所不熟悉的字词。 (2)划出朗读的节奏。 2、出示课件,解决字词及朗读节奏 3、老师配乐范读 4、指名朗读,点评读 四、研读课文,走进陋室: 1、作者由什么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讨论明确: 山 水 2、 比兴 山不高 仙 水不深 龙 陋室 德馨(中心)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并结合原文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陋室? 合作探究:环境幽雅的句子: 交往高雅的句子: 情趣淡雅的句子: 五、悟读课文,走出陋室: 1、 作者在文章用草庐、云亭,还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讨论明确: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圣贤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 2、作者又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的后半句作为铭文的结尾有何作用? 讨论明确:作者只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的后半句,略去了前半句,而语意却在全句。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也就不陋了。以孔子的话作为结尾,有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之妙,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3、作者因为喜欢陋室而写陋室吗? 讨论明确: 为了借陋室抒发自己的情怀,最后引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读过本文后,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用“好一个……的刘禹锡”说一说你眼里的大诗豪。 最后齐读课文,用声音读出你心目的大诗豪刘禹锡。 六、布置作业: 整理好本课的学案 《陋室铭》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学生非常喜欢朗读,并且很容易从朗读中获得的喜悦感与成就感。本文短小精悍、语言优美,诵读的形式宜多样,自由朗读,教师范读,个读点评、局部反复朗读等策略,教师指导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诵读应贯穿本课学习的所有环节,不同阶段采取适宜的诵读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语句,把握主旨,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陋室铭》效果分析 本文以读为主,首先教师范读,一方面让学生弥补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影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根据句子想像画面,重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而要求学生朗读并点评,则是让学生学习别人朗读优点的同时并帮助别人改正缺点,创设了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 本课的学习,学生朗读积极性高,读出了古文的韵味,读出了古者的风范,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且想象力得到了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陋室铭》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有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课文中所写人物身上,也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古今仁人志士的嘉言懿德,树立人生标杆,注意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