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1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小学语文_1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 记叙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 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 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一个伟大的父亲,一个坚强的儿子!这是本文给我们展示的两个人物形象。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父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对于学生来讲,父爱容易理解,但对地震情境较陌生,缺少生离死别的痛苦体验,针对此问题,我通过各种手段展示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并从读写中感悟,体会伟大的父爱。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检测了解学生自主识字的情况,并解决易错、难写的字。 2、品读课文,抓住人物动作、外貌、语言的描写,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外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进行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并加以运用。 教学前准备: 生:1、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5.12汶川地震的资料(图片、视频、文字介绍等); 2、稿纸 师:1、依据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PPT课件。 2、设计本课学习单。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想象画面法、读写悟结合法。 教学过程策略: 一、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进行第六组课文的学习,请大家先读第六组导语,看看你能获取哪些信息?这一组的课文内容是围绕什么来写的?(父母之爱)那学法又是什么呢?(板书:外貌、动作、语言) 二、师:接下来我们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板书课题,课题中的重点词语是什么?(父与子)齐读课题。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听写:有一年,美国 发生大地震。昔日,一座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 。一位父亲经过38小时的苦苦挖掘后,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儿子。他声音 地说。 2、认读生词:阿曼达 混乱 瓦砾 疾步(出示“疾”的字典义,理解疾步的意思) 3、认读生词:砸破 血丝 血迹(强调“血”字的读音) 四、整体感知课文,巩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师: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谁能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一说。 师: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关键词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品读文本,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评价这一对父与子的?(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2、“了不起”是什么意思?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默读1—12自然段,看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出来,并做上批注。 3、同桌互相交流。 4、师生交流。 5、品读有关父亲的动作描写的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这句话是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动作)哪个字写出了父亲的动作?(挖)父亲是用什么在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数字罗列起来,而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呢? ⑴ 对比两个句子的不同写法,从数字的罗列,时间的铺陈,感受时间的漫长,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指导朗读。 ⑵ 对比两个句子不同的标点符号的运用,感受时间的漫长,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指导朗读。 ⑶ 补充资料,体会父亲的心情。指导朗读。 过渡:随着时间的流逝,阿曼达存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可父亲为什么不肯放弃?(课件出示: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36小时的挖掘后,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出现在我们面前? 课件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这句话抓住了父亲的什么进行描写?(外貌)写了哪几个方面? 6、品读有关父亲外貌描写的句子。抓住“满”“到处”,感悟父亲的疲惫不堪和伤痕累累。指导朗读。 ⑴、创设情境,升华父爱。想象父亲究竟经历了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 ⑵、读写结合训练点:抓住父亲的动作、外貌,学着写一写。 7、品读描写儿子了不起的句子。 师:儿子的一个动作也不由得让人敬佩,让人感动,你知道是什么吗?(让)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让”呢?(了不起的让、无私的让) 8、儿子才7岁,如此年幼,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了不起的行为呢?是什么给了阿曼达信念和力量?是父亲的一句话,是父亲的承诺。 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9、让学生找一找课文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