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设计(无答案).docxVIP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设计(无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4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重点难点】 : 重点: 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 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学情分析】 : 学生在文化史的基础比较薄弱,本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准确把握朱熹、王阳明的思想内 涵,重点放在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社会影响方面。解释清楚基本概念:如“理” ,“格物致知” , “心学”等。对理学的评价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自主学习 】 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主张、影响 【合作探究 】 、为什么汉代儒学刚刚确立了正统地位,汉以后人们对佛教的兴趣日增? 2、材料 1 朱熹又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 材料 2 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 材料 3: 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答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二程遗书》 思考:朱熹所说的“理”是什么?他对天理和人欲关系的看法是什么?程朱思想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课后作业】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一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二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 朱熹: “人之异于禽兽, 是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回答: 1)材料 1 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 2 和材料 3 中,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拓展延伸 】 1、儒学危机 ①佛教的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他们将佛教作为巩固统治,麻痹和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武器;其次是社会矛盾的尖锐。当时南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再次,佛教本身具有很大欺骗性。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生幸福上,使人感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和安慰;第四,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第五,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会均等的满足。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道教创立于东汉末期,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魏晋以来,封建统治阶级逐步对原始道教从理论上、组织上加以改造,使它成为巩固统治的精神工具。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东晋末年,孙恩、卢循以五斗米道为号召,领导农民起义。南北朝时,官方道教已经形成。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其中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由于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孟子从“四端”说出发,对儒家的性善论作了论证,荀子则从性伪说出发对性恶论作了论证,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嫁接在讲究阴阳家的世界观上,对儒学作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够充分,如孟子),要么是“不明”(混乱不清或者错误,如荀子与扬雄),而董氏谶纬神学化的论证更是粗浅,不值一论。 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①儒教:早在魏晋,玄学已经将三教的思想进行了一次融合。魏晋玄学上承先秦西汉以来 的道家哲学思想,并把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 不同于先秦西汉的新道家学说。玄学以精神性的“无”,作为思想体系的核心,强调“以无 为本”,认为世间万事万物这些实际存在的“有”,都产生于“无”,体现在政治上,便主 张“无为”,认为统治者要无为而治,老百姓也要无为而处。汉初黄老思想所讲的“无为”, 着重讲统治术;玄学所说的“无为”,重点在讲处世术。从“无为”出发,为维护封建的纲  常名教进行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8****78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