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宋濂《五老图》等考慈溪罗氏的唐祖罗隐
从宋濂《五老图》等考慈溪罗氏的唐祖罗隐
宋濂的《五老图叙》,赞扬了明慈溪罗氏的家传元朝宝图 《五祖图》。宋濂谓慈溪的罗氏先祖是唐观察判官罗隐之子的罗
塞翁,而本地县志却传为慈溪的罗氏先祖是五代时期的罗甫。不过据我看来,真正的罗氏开宗应该是唐昭宗时期的著名诗人罗隐。
罗隐在元朝辛文房所著的《唐才子传》中有记,谓罗隐是钱
塘人氏, 因举进士不第, 广明中( 880-881 )遇乱归乡隐居。时“钱尚父”镇东南,罗隐以《过夏云》诗作荐文首,钱鏐大喜,录为书记,奏授著作佐郎等。
查得罗隐是个能人,不但能做官,而且诗亦颇有名气。还精
通法书、富厚著作,曾刊有《淮海寓言》三卷、 《湘南应用集》七卷、《甲乙集》三卷、 《吴越掌书记集》三卷、 《罗隐后集》二十卷等版书行世。
从罗隐的著书内容来看,他的仕途一身,基本是在钱鏐为王时期。钱鏐起兵之时正是黄巢起义之后,时杭州都兵之一的董昌以镇压黄巢、刘汉宏等盘踞势力有功后任为知杭州事时,
钱鏐为董昌的得力部将。 董昌自为帝后, 钱鏐以义兵发击之。后攻克董昌的国力范围之后,兼有军政十三州之地。因此先
后受唐昭宗的封为“越王”、“吴王”;梁开平元年(907 ),受朱温之封为“吴越王”,并兼淮南节度使。这就是罗隐因此会著有《淮南寓言》的一书根源了,任著作佐郎期间,因贺唐
昭宗( 889-904 年在位)改名中,有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之句,获称赏。天祐三年( 906 )转司勋郎中、充任镇海军节度判官。时称“江东生”(注:慈溪有“江东庙”,)魏博节度使罗绍威慕其名,遂以宗人身份,拜罗隐而
为叔父。时罗隐老焉, 开平二年( 908 )钱鏐以武肃王称国“吴越”,三年(909 ), 表迁罗隐为盐铁发运使、给事中等(事见《罗给事墓志》 、《吴越备书》、《唐才子传》)。
故罗隐的一生, 最为关联的大概是这三个人了。 其一是董昌,盖因钱鏐的立国事业,实是根植于董昌的基础上。时董昌也
为杭州钱塘人,初为石镇镇将,乾符五年( 878 )为杭州“八都将”之一。光启二年( 886 ),遣部将钱鏐败越州镇将刘汉
宏,因自称“知浙东军府事”;乾宁二年( 895 ),以越州为都城帝称“大越罗平”,置有百官;乾宁三年( 896 ),败于钱鏐起兵,国域之内的军政大权归落钱鏐。即钱鏐初为董昌乾符
时期镇将,真是罗隐两次进士落第时期。乾宁二年董昌以十三州之地置有百官,钱鏐至少为知浙东军府事一职。时罗隐已在家归养有十四年之久,得钱鏐赏识收为幕僚,故只掌为书记一职(即军府文书,或为非正式官制) 。
其二当然是钱鏐了,钱鏐在 896 年败“自越王”董昌后,亦自
掌“大越罗平国”的两浙十三州之地。只是他比董昌聪明,自
觉上表受封于唐皇朝。时钱鏐被封为“越王”、 “吴王”作,为董
昌时期的钱鏐军书记官,钱鏐表奏罗隐升为著作郎,那是既
显情义又显明智的事情。 时文人科考, 落第后仍为庶民身份,需要进入仕途后才能成为“士族”(贵人)。故唐时考“进士科”,实际考的只是诗文。 罗隐此前十多年来两考进士罗第, 这“著作郎”一职可谓扬眉吐气。唐时的著作郎主管着“著作局”,掌修撰文字。这应该是文人们最向往的一种职位了(注:相当
于宋朝的国子监) ,时“翰林待诏”多为虚职,从著作局曾改名过“司文局”(主管人称司文郎中)一事来看,它应该也掌管着国史编撰一类。
年唐朝被梁灭国,钱鏐又自觉受封于朱温的后梁朝。朱
温当然感激不已, 特封钱鏐为“吴越王”,并尊称钱鏐为“尚父”(注:即周武王时期的“师尚父”身份)。时罗隐在钱鏐手下干事已久,他先后去过湘南、 淮南、汝江等地任职, 暮年虽老,壮心不已。
当然钱鏐也没有忘记他,自己立为“吴越国”之后,任罗隐为
镇海军节度使推官。 唐末时推官属使府僚佐 (主掌刑狱类) ,
再兼慈溪县令实职(见元戴良的《春风堂》中说法) ,升给事中。吴越国时仍为唐制,给事中位居正五品上,掌“读署”(即宋朝的“中书省”)奏抄、驳正、涂归等事,也与御史、
中书舍人等人共同审理天下冤滞。钱鏐把罗隐放在这个位置上可谓是人尽其才的一种宠信了,相当于让他直接参加了国家的共同治理。 *
其三是罗绍威。罗绍威,唐末魏州人,好儒术,亦工书法、
音律。僖宗末, 充为魏博军节度副使; 昭宗光化元年 ( 898 )时,袭父武职 (注:子袭父之武职, 汉起即为定制) ,贵为“魏博节度使”。899 年,与朱温结为亲家。天祐三年( 906 ),魏博牙兵反叛不驯,他借朱温兵力虽镇压了,但却家底全部耗尽。朱温梁朝后,先后任罗绍威为中书令、太师,封为邺王
等。他与罗隐的认宗关系,应该是发生于 906 年时。 906 年钱鏐已为唐的吴王多年,梁、吴各自天下是为邻居,通过罗
绍威和罗隐的宗亲官系,利于边界和睦。 907 年吴越国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