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敬畏生命 20 世纪 90 年代女性散文的自然意识
敬畏生命是 20世纪 90年代女性散文中一个普遍的主题, 其 中表现较为典型的有张晓风、宗璞、张爱华、张抗抗、马丽华、 唐敏、素素、楚楚、唐韵、周晓枫等。所谓敬畏生命,就是从人 与宇宙自然的关系这一终极视角出发, 肯定宇宙间一切生命都有 其独立价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敬畏生命并不是盲从生命, 它同时还包含着清醒的审视生命的能力, 正是后者把女性散文中 的敬畏生命与远古时代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区分开来。 从女性的主 体建构角度看,敬畏生命是女性走出二元对立思维, 主体意识更 趋成熟的一种表现,它显示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主 体间性思维。
一、人与自然的相融互契人与自然的相融互契是人与自然和 谐的一种具体表现。张晓风的《魔季》、《雨荷》、宗璞的《紫 藤萝瀑布》、楚楚的《拈花惹草》、《草原散章》等散文都书写 了女性与自然相遇时所达到的那种无间的融合, 其中最典型的就 是《魔季》。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 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 刚冒尖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 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我走在绿之上,我 走在绿之间,我走在绿之下。绿在我里,我在绿里。①
“墨绿”、“浅绿”、“翠绿”、“黄绿”、“苍绿”、“嫩 绿”,生命的丰富与活力就这样与“我”相遇,“绿在我里,我 在绿里”,打破了主体、客体间的二元对立,不再是单一的“景” 著“我”之色,而是“我”凭借心灵去体悟与“景”的同一, 体
悟另外的生命。“我”是主体,“景”同样是主体,不再是单向 的主体对客体的观照,而是主体与主体的相互观照、融合,是生 命与生命的沟通与默契,女性关于季节、关于时间的生命化叙述 由是得以建立。
人与自然的相融互契还包含着对自然万物生命意志的肯定 与感喟。“我们越是观察自然,我们就越是清楚地意识到,自然 中充满了生命……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秘密, 我们与自然中的生命
密切相关”②,要发现这一点,必须有一颗体物之心,像敬畏人 类生命一样敬畏万物的生命, 像体验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去体验 所有的生命意志,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其他的生命, 也在其他的
生命中体验自己的生命。这方面,张抗抗的散文可视为最好的范 例。《鹦鹉流浪汉》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不会学舌却一心只想挣 脱羁绊的鹦鹉”,尽管饥饿寒冷也会使它“用最后一点力气, 奔
向一家透出热气的门缝”, 但休整后却仍要挣扎着挣出笼子, 射 向天空,“走得义无反顾”,即使前边等待的只是渺茫,即使最 终“不过是从一只笼子逃向了另一只笼子”,它仍然要出逃,
“背叛笼子,也背叛蓝天”。追求自由的生命意志造就了终生都 在出逃的鹦鹉。《瞬息与永恒的舞蹈》为我们近距离地呈现了昙
花短暂的绽放与凋零,唯其短暂,更见其华美,唯其华美,更显 出高贵。生命就在这瞬息的舞蹈中,展露出全部的绚烂与华美。 作者因这次经历对生命也有了全新的认知: “我们总是渴望长久
和永生,我们恐惧死亡和消解,但那也许是对生命的一种误 读——许多时候,生命的价值并不以时间为计。”③
张晓风曾在《敬畏生命》中记录了自己一次直面生命的短暂 经历。作者在湖边看书时,无意中看到几棵树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场面:(种子)“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 有些飘入湖水里”,尽管如此,“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 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垠的云库似的”。 面对这些 “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生命投资,作者感到一种“无 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就这样,在一 次无意地与自然的相遇中, “我”学会了敬畏生命。 生命的诞生
如此艰难、偶然,难道不应该获得敬畏吗? 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 因作者的体物之心而升华为具有生命哲学意义的个人体验。
二、否定生命的等级划分
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他始终处身于与其 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关系中, 任何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 所以必 须平等对待各种生命。但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用所谓人类生 命的高级、有价值来证明其他物种生命的低级、无价值。这不仅 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平等, 也影响到人类自身内部的关系, 男 女两性间的不平等正出自这种统治逻辑。 女性也因此沦入与自然 同等的境遇,因而,女性比男性更易于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万物, 更善于体察生命与生命间内在的相通之处。
唐敏曾说过,“只要你愿意和大自然交心, 相信它的生命和 我们的灵魂能够有神交,相信我们的心它会懂,也相信它的生命 能被我们理解”,“所有的草木和动物都能感受爱,回报爱 的”④。正是具有这样的爱的胸怀和平等的体物之心, 唐敏创作
了许多蕴涵着深广体验的优秀篇目,如《北京城里的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