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给学生新的言语方式
课程知识既来自课程标准的统一规定, 也来自师生在具体 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生成。正如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拉尔夫 ?泰
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指出的:“设计学习经验(此 处可视为与课程内容同义) 的过程, 并不是用一种机械的方法为 每一个特定目标制定明确规定的学习经验。 相反, 它是一种比较 富有创造性的过程。” [1]
语文课程知识, 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宽泛的概念; “言 语―思维”方式, 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能够在语文教学实 践中创生丰富意义和价值。 其实,语文教学前辈早就注意到了从 范文中教给学生新的言语方式。例如,何仲英先生于 1920 年在 《教育杂志》 第十二期第二号上发表过一篇题为 《白话文教授问 题》的论文 [2] ,其中有一段文字生动地讲述了他是如何讲授 《武 松打虎》这段选文的。他写道:
从“武松在路上行上几日”起,到“一步步捱下岗子来”, 分段写,用新式句读,然后考查《水浒传》的来历(见商务印书 馆《小说丛考》),然后研究《水浒传》 的内容 (学生有看过的, 谈起来津津有味),然后询问字义,“怎地”“恁地”怎么讲? “端的好酒”的“端”字何以做“真”字解?“休得胡鸟说” 的“鸟”字何以指“男子的生殖器”?不但要明其当然, 还要明 其所以然,那就不可不研究声音学了。全篇意思既然明白,段落 也早分清楚, 然后就要问怎样吃下十八碗酒?怎样拿哨棒做个线 索?是组织上应该研究的;然后再问“原来那大虫拿
人……” “原来打急了……”“原来使尽了气力……”那几句
话,为什么要用“原来”字眼?又有读庙门榜文后欲转身回来一 段,风过虎来叫声“啊呀”翻下青石来一段,被惊出冷汗一 段,……皆故作惊人之笔,如何样描写传神?如何样措词琢句? 是修辞上应当研究的。 我研究到这些问题, 学生没有不欢喜推敲, 没有不入神注意,我真敢相信,学生有了这种研究的兴趣,将来 有少数的人研究古文,定能“势如破竹”。
这一段文字告诉后人: 教师在小说的叙述语言中选取若干节 点,从汉字的构形与声音,汉语词汇的意义,篇章组织的线索与 伏笔,动词的选用,重复和夸饰辞格等方面,对选文实施多光源 聚焦观照;于是,这一段选文就呈现出了诸多侧面和纷繁色彩; 学生就以“欢喜推敲”“入神注意”“研究兴趣”做出了强烈 回应。
这一段教学笔记发表的时间, 距离今天已经快一百年了; 从 范文中教学生学习言语方式作为一个优良传统,也一直绵延至 今。我们这里不妨继续选用当今语文课教学古典白话小说的课 例。例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师把两课时分解为三 个阶段 [3] :
第一阶段学习陈述性鉴赏知识。 教师向学生介绍了金圣叹的 小说评点鉴赏方法,主要介绍了“先事而起波”和“事过而作 波”两种推求小说情节内在关联的方法。 金圣叹认为“夫文章之
法,有事先而起波者,有事过而作波者”。所谓“事先而起波” 是指事先埋下一笔,先因后果,如小说开头写酒生儿李小二夫妻, 并不单是写林冲在牢城营里有一个旧相识, 而是“意自在阁子背
后听说话一段绝妙奇文,则不得不先在此作一个地步”。所谓
“事过而作波”是指事后补叙原因, 先果后因,如写火烧草料场, 先见草料场大火,但起火原因事前并没有交代, 后来通过陆虞候 三人在山神庙前的对话补出原因。 金圣叹对情节内在关联的这两 种推求,均从小说细部描写入手。因此,鉴赏者也要循此而推求 出这些细部的因果关系来。
第二阶段学习程序性鉴赏知识。教师让学生仿照金圣叹的方 法,从小说情节细部入手推求“内在关联”。 教师先让学生通读
全文,在把握基本情节的基础上各自寻找鉴赏点, 然后把学生找
到的鉴赏点归纳为“事先而起波”和“事过而作波”两大类; 再
交给学生讨论。学生兴趣很浓,讨论很热烈。学生的鉴赏点主要 集中在小说对“风雪”“火”“刀”“花枪”, 以及对陆虞候三
人的语言描写等方面。
第三阶段学习策略性知识。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组织学生反省 自己的学习过程,谈鉴赏体会。概括起来,学生的主要体会是: 通过这种鉴赏方式,明白了文学作品中也存在着因果关系, 以后
读小说不能光看大概的故事情节, 而要仔细看小说细节背后的因 果关系;通过学习这一篇课文,学会了鉴赏小说的方法,以后读 小说也要尽量用这种方法去读; 透过细节和语言描写, 更加了解 了林冲的性格发展, 明白了一个安分守己的人是怎样被一步步逼 上梁山的。
又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 [4] ,教师以“语文教学的根 本是学习语言”为宗旨, 在学生确认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身份和 不得不“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的心态之后, 教师提出了“那么, 她进入贾府以后该怎样和贾府的人说话呢”这样一个总问题, 并 要求学生勾画出“林黛玉进贾府后和哪些人说了些什么话”, 而 后引导学生重点推敲了林黛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