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变文中的程式及其意义.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变文中的程式及其意义 敦煌变文是一种口头性文学。 作为口头性文学,大量使用程 式进行创作是其重要特征。变文中的程式,运用极为频密。程式 在变文创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变文中的程式 程式是口头程式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尽管它和我 们学术界以前已经在广泛使用的“套语”等概念的所指基本相 同,但之所以不用原有的“套语”而改用“程式”这一新的名 词,并不是为了换汤不换药地玩弄名词,而是在我们看来,“程 式”包含着更多的积极意义和建设性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给“套语”赋予了太多的消极意义。确实, 建立在传统文艺理论基础之上的“套语”概念, 不能准确地反映 口头性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句子乃至一些情节在说唱活动中 的建设性作用。人们在说起套语的时候,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把 它和庸俗、没有新意联系起来。尽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 到这类作品中“套语”的积极意义, 但和它在口头性文本中所起 到的真正作用和价值相比,肯定的程度还是不够的。因此,摈弃 “套语”,运用全新的程式概念,有助于我们对口头性作品中反 复出现的成分在文本中的重要意义做出全新的认识。 我们在这里首先根据变文的具体情况, 结合口头程式理论中 对于程式的阐释,把我们所谓的变文中的程式略作简单的界定。 变文中的程式,就是指在变文中不止一次地出现的一些较为 固定的表达手段、情节内容。相同的表达手段,表现的往往是相 同的情节内容;相同的情节内容,往往运用的是相同或相似的表 达手段,“固定的情节模式和固定的程式, 当然是彼此互相依存 的”。因此,从形式上说,程式是一种具有稳定结构形态的表达 方式;从内容上说,程式是运用一种较为稳定的方式表达一种较 为固定的故事情节。任何一种程式,都是一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体,表现出从形式到内容的一致性。 “程式的基本属性就是重复”。只有那些在作品中反复出现 的具有相同或相近形态的表达, 才能称之为“程式”。变文中的 程式运用十分广泛,从大到小,表现出好多程式。只要我们较为 全面地读过变文作品,相信对于其中的程式化表达, 会有很深刻 的印象。 大的方面来说,韵散相间的方式,就是变文中反复使用的基 本结构;小的方面来说,有程式化的情感描写、程式化的动作、 程式化的时间描写、程式化的句法等等。有的学者在谈到史诗文 本的时候说:“我们从开始接触文本,第一个印象就是充斥其间 的铺天盖地的重复。”应该说,这和我们接触变文时的感受是相 同的。文本中反复出现的重复现象, 也是许多口头文学的共同特 点。正是这种充斥其中的重复, 透露出了口头文学创作的重要信 息,展示了程式在口头文学中的建设性作用。 变文中程式的运用十分广泛, 有的一看就能发现,但有的则 猛一看不易察觉。 通过具体分析, 指出其所运用的程式化表达之 后,程式的频密度甚至会远远地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们通过对《汉 将王陵变》中开头一段的具体分析,来看变文程式化的程度: 忆昔刘项起义争雄,三尺白刃,博 ( 拨)乱中原。东思禹帝, 西定强秦。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大陈七十二陈,小陈三十 三陈,陈陈皆输他西楚霸王。 唯有汉高皇帝大殿而坐, 诏其张良, 附近殿前。张良闻诏,趋至殿前,拜舞礼中 ( 终) ,叫呼万岁。汉 帝谓张良曰:“三军将士,受其楚痛之声,与寡人宣其口敕。号 令三军,怨寡人者,任居上殿, ?抗讶耸祝 ?送与西霸楚王。”三 军闻语,哽噎悲啼,皆负戈甲,去汉王三十步地远下营去。夜至 一更已尽, 左先锋兵马使兼御史大夫王陵, 右先锋兵马使兼御史 大夫灌婴,二将商量,拟往楚家斫营。张良谓灌婴曰:“凡人斫 营,先辞他上命;若不辞他上命,何名为斫营 ! ”二将当时夜半 越对, ?(呼) 得皇帝浃背汗流。汉帝谓二人曰:“朕之无其诏命, 何得夜半二人越对 ! ”遂诏二大臣,附近殿前:“莫朕无天分, 一任上殿,摞寡人首,送与西楚霸王,亦得 ! ”王陵奏曰:“臣 缘事主,争敢如然 !臣见陛下频战频输,今夜二将拟往 [ 楚家]斫 营,拟切 ( 惬) 我王本情。”皇帝闻奏,龙颜大悦,开库赐肜弓两 张,宝箭二百只, 分付与二大臣: “事了早回,莫令朕之远忧。 ” 二将辞王,便往斫营处, [ 从此一铺 ] ,便是变初。 首先,开头以“忆昔”这种方式提起故事、 开始故事的说唱, 就是一种程式化的手法。 对此不用我们多说, 只要看看其他作品 相同或相似的开头方式,其程式化的特点就会非常清楚。 《伍子 胥变文》的开头是:“昔周国欲末,六雄竞起,八□铮(争)侵。” 《韩朋赋》的开头是:“昔有贤士,姓韩名朋,少小孤单,遭丧 遂失其父,独养老母。”《前汉刘家太子传》的开头是:“昔前 汉欲末之时,汉帝忽遇患疾,颇有不安,似当不免。” 这种开头,也是民间故事开头时较为通用的方式。 评话的张 国良《截江》,赵云出场之后说:“忆昔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