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声乐教学的多样化
我国的声乐艺术发展历史悠久 ,从汉代乐府到唐代乐舞 , 到 现代的中西融合的声乐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 形成了丰富多彩 的声乐文化和颇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 强,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受世界瞩目 ,声乐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其影响力也在全世界范围内日益彰显 : 维也纳金色 大厅宋祖英独唱音乐会、吴碧霞亚洲巡回独唱音乐会、 《和谐之 声》谭晶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 向世界各国展示我们古
老悠久的文化 ;大众化的“中华情”栏目、“同一首歌”栏目、
“梨园春”栏目等等相继走出国门。① 然而,中国声乐将如何继续向前发展一直是业界在不断讨论 的课题,正如崔思蕖在《中国声乐发展趋势刍议》一文中所写 的:“中国声乐发展趋势问题 ,既是一个重要的声乐理论课题 ,又 是一个重要的声乐实践课题。”②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依 靠声乐艺术教育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我们要立足于现在 , 认真研 究现状,客观审视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 进行分层次、 多元化的艺术教育 ,也唯有如此才能促进我国声乐艺术健康、有 特色地向前发展。
1 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五十六个民族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 特点,壮族的山歌、侗族的大歌、瑶族的盘歌、彝族的酒歌等等 都是弥足珍贵的声乐瑰宝 , 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在声乐教学中 , 我们应该将这些艺术文化资源吸纳到教学内容中 , 这是我们传承 中华文化的必要途径。
目前,我国高校的声乐教育却呈现出程式化的教学现象 : 教
学内容与方法陈陈相因 , 完全忽视不同地域的各自的教学氛围和 教学特点 , 以至于很多毕业学生的声乐表演如出一辙 , 没有自己 的风格与特色 , 这与文化教学应有乃容大、海纳百川的理念背道 而驰。事实上 , 艺术是一种感性体验 , 表达的是一种情感逻辑 , 它 追求真善美的本质和风格的多样性、 表现形式的丰富性。 中华民 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声乐艺术的活水之源 , 而民族声乐艺术则是 民族声乐教学的土壤与根基 , 因此, 民族声乐教学要想保持旺盛 的生命力就必须坚守民族文化的传统资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 , 每一个民族的声乐艺术都有着 该民族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征。 例如苗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可 分为游方歌、酒歌、 苦歌、反歌、丧歌、 劳动歌、 时政歌、儿歌、 谜语歌等几类 , 曲调各不相同。其中飞歌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 特别的民歌演唱形式 , 一般在山上放声歌唱 , 其曲调高亢 , 豪迈奔 放 , 余音震山梁 , 非常有特点。壮族传统音乐主要是各种山歌调。 在壮族地区 , 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 ,据粗略统计 ,各地不 同调子加起来达1000种以上。③这些山歌调虽然是固定的,但它 能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旋律与歌词相结合 , 能在听众中产生 强烈的感染力。山歌调的演唱方法 , 有独唱、重唱、领唱、合唱 等方式,无论是支声式、和声式或者复调式 ,都丰富多彩 ,别具一 格。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藏族人民能歌善舞 ,藏族民 歌的特点是音调悠长 ,音域宽广 ,节奏自由。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 劳动歌曲 ,包括山歌、牧歌,内容是赞美山川、河流和歌颂生产劳 动的,一种是生活歌曲 , 主要是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歌唱对 人、对事、对生活的爱憎之感。与壮丽的黄河、辽阔的大草原相 媲美,相和谐的是阿坝草原藏族民歌 , 那嘹亮的歌声仿佛令人置 身于广袤的大自然当中 ,开阔了心胸 ,净化了灵魂。丰富多样的民 族声乐艺术为了我们民族声乐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我们应 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各音乐院校应轮流指派合适的音乐教师到民 间深入生活 ,学习、采集、整理、研究民间音乐、民歌素材 ,以此 来补充我们的教学。④
2 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科学化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各种不同观点 ,归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 种:(1) 认为全盘的用西洋传统唱法来演唱中国民歌和声乐作品 就是科学的民族唱法。 (2) 认为唱中国民歌的 , 不需要用西洋唱法 加以训练 ,以免失去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 , 甚至把有些不良的发 声习惯,也认为不可更改。 (3) 把我国戏曲和曲艺的训练办法当作 唯一培养民族声乐歌唱演员的方法。 ⑤笔者认为上述观点都不准 确,有失偏颇。
在《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的基础》孙凡回顾建国至 今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历程 ,半个世纪的民族声乐教育历经了
“请进来 , 走出去”与民间双向互动的建国 17 年、教育停滞的文 革时期、“继承传统 , 借鉴西洋”的新时期、直到现在弃“民” 仿“西”合“流”的变型期。 ⑥建立科学系统的民族声乐教学体 系是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方向 , 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笔者 认为 ,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音乐文化理念。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