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盐城地名中的海盐文化体现
盐城位于黄海之滨,是江苏省海岸线最长的城市,也是江 苏最主要的产盐区。其所属的两淮地区东临黄海,西连运河,南 北广袤数百里,有盐场二三十处,都可以煮海为盐,造价低廉而 且产量极丰富,加之水网交错、航行便利,广销河南、江苏、安 徽诸省。因此,“自古两淮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两 淮盐场因此成为全国盐产量最大、销路最广的地区。同时,也成 为历代封建王朝借以立国的“财赋之源”。 至今,盐城仍然是我
国重要的八大海盐生产基地之一。 虽经数千年历史的涤荡, 至今 在盐城地区仍然保留着诸多与盐有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 文化遗产。其中,作为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名就给我们传 递了跨越千年的有关盐的讯息。
地名作为语言里的专有名词的一部分, 是地名的表层结构。
通过它,可以反映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这是地名 的深层结构。因此,盐城的地名也必定可以反应特定时期盐城的 盐文化与盐业制造的历史。
一、盐城的制盐历史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曾描述盐:“卤也,天生曰卤, 人生曰盐。从卤,监声。”这是最早对盐的解释。我国盐业历史 最为悠久,正如《中国盐政史》所言:“世界盐业,莫先中国, 中国盐业,发源最古。在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号 称盐宗,此海盐所由起。煎盐之法,盖始于此。”进入有文字时 代后,最早出现的有关盐业史料是《周礼 ?天官》:“盐人掌盐 之政令,供百事之盐。”由此可见,盐是“国之大宝”,早在奴 隶社会,政府已设置官吏专门管理全国盐业。
此外,从对盐的分类也可以看出我国盐业之早之全,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盐的来源及制作方法的不同, 很早就对盐品作 了划分。南北朝时代的陶弘景就曾将盐品大体划分为五种:东、 北、南海之盐、河东池盐、 蜀井盐、西北山盐和木盐。 沈括在《梦 溪笔谈 ?官政》篇中则划分为末盐 (海盐) 、颗盐 (池盐) 、井盐和 崖盐。盐城地区濒临黄海,其所造之盐应属较早产生的海盐。
另据《宋史 ?食货志》记载:“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元 ?v 间,淮盐与解池等岁四百万缗,此唐举天下之赋之三分之二。绍 兴末年以来, 泰州海宁一监支盐三十余万席, 为钱六七百万缗 , 则是一州之数过唐举天之数矣。 ”这充分说明, 江淮盐业在隋唐 至清末的 1000 多年间,尤其是唐宋时期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所起 作用之巨大。 而作为江淮地区最主要的产盐区――盐城, 更是与 盐有着不解之缘。
盐城制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史记 ?货殖列 传》记载“东楚有海盐之饶”,其中“东楚”就是今天的盐城、 淮安地区;有文字记载的盐城产盐历史起于西汉吴濞煮海为盐, 距今已有 2000 多年。现在盐城境内盐区东濒黄海,北抵灌河, 南至老坝港,海带线长达 582 公里。按地域划分,盐城境内淮南 为煎盐场,淮北为晒盐场。由此可见盐城产盐历史之悠久,规模 之宏大。
二、盐城地名中体现的海盐文化
盐城制盐业造就了盐城特有的海盐文化。这种文化体现在 盐城的政治、经济、历史的各个层面,而且这种文化从未中断过。 而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地名, 也从多个角度体现了这 种文化。所谓“海盐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开放式的地域 文化,盐城作为这种文化的代表,有着地理位置、主要产业等独 特的文化因素。从地理位置上看,盐城处于江苏沿海中部,苏南 有吴越文化,苏北有楚汉文化,盐城置身于南北文化的过渡带上, 对两种文化都有所吸收,但又不隶属于任何一种文化。 这种文化 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如考古挖掘出的与盐有关的古遗址、古墓 葬、古碑刻、塔、民居、桥、堰、闸等,这些是与盐有关的物质 文化遗产又包含语言、地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灶、仓、团、 垛、荡等地名,成了海盐文化非物质遗产最为鲜活的符号。这种 文化的产生除了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还与其独特的生产方式和恶 劣的生存环境有关。
古代盐城“城形似瓢也”,也被称为“瓢城”,之所以叫 做“瓢城”有这深刻的文化意蕴。 盐城取大海之盐的同时,但也 经常遭受水灾,这被盐城人认为是大海对人们索取的惩罚, 因此
盐城在建城的时候取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弱水三千, 我只取一瓢
饮”的哲学思想,表明盐城人民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盐城建城 瓢城还有另一层文化意义,因为瓢浮于水,永不沉没,盐城取其 永不沉没之意,体现了盐城人丰富的想象能力。
盐民的艰苦生活也为盐城的海盐文化的建立和传承创造了 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播载体。盐民,又称“灶民”、“盐丁”, 因盐置县的广袤盐区里有着终日煮海的灶民。 灶民在历代封建王 朝中是最被看不起的人, 他们中多为朝廷流放的罪人。 恶劣的环 境逼使盐民们负重前行, 他们不仅在生活上艰苦, 而且在政治上 倍受歧视和奴役。从宋代起,历元、明、清三代,都用特殊的户 籍管理盐民。 这种特殊的户籍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英语试卷含答案.doc VIP
- 2025年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41页).pdf VIP
- 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实践与启示(51页PPT).pptx VIP
- 中考英语复习精补全对话习题50道.doc VIP
- 14D504 接地装置安装.docx VIP
-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修改病句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2部分:断路器 PPT.ppt VIP
- 消杀技术培训.pptx VIP
- Photoshop CS6 实例教程(第6版)教学教案.doc VIP
- 西南大学(0209)《文字学》23秋机考2小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