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空气的性质和空气管道的基本方程( 4 节课) 重点: ? 压力单位以及换算 ? 体积流量计算公式 ? 连续方程 ? 通风管道的能量方程 1.1 空气的性质 1. 空气的密度、比体积和重度 密度 ρ ? 定义:单位体积空气所具有的质量) ? 公式: ρ =m/V ? 单位: kg/m3 比体积 v ? 定义:单位质量所具有的体积 ? 公式: v=V/m ? 公式: m3/kg 重度 γ ? 定义:单位体积所具有的空气的重量 ? 公式: γ =G/V ? 单位: N/m3 标准空气: 密度ρ =1.2 kg/m3 思考:标准空气的重度? 2. 压力: 定义: 压力的单位 :( 三种表示方法) ? 单位面积的压力表示: 1kgf/ m 2 =9.81Pa=1 mmH 2 O ? 液注高度表示( mmH 2 O 或者 mmHg ) : ? 大气压力表示: ? 标准 ? 工程大气压 ? 绝对压力: Ps ? 相对压力: Pr 3. 温度: 绝对温度和相对温度( T=t+273) 4 、压力、密度、温度之间的关系 ? 等温过程 : 体积与压力成反比 ? 等压过程:体积与绝对温度成正比 ? 变化过程: PV=KT ? 空气密度计算: ρ =P/kT k 为一常数,对于干燥空气 k=287.33N · m/kg · K; 对于中等湿度(φ =50% )的空气, k=288.4N · m/kg · K 思考:计算标准空气的密度? 5. 黏性: ? 定义: 质点运动 内摩擦力 反抗相 对运动 ? 注意:空气等气体的黏性随温度 增高 而 增 大 ,而 水 等液体的黏性随温度的 升高 而 减 小 6. 湿度: ? 干燥空气(没有水蒸气的空气); ? 绝对湿度: ? 相对湿度: 1.2 空气管流的几个 概念 一、空气的流动 1. 通风的形式(补充) ( 1 )空气流动的条件 : 压力差、流动通道 ( 2 )机械通风:压力差 思考通风作用? 除尘、输送、降水、降湿、烘干、冷却、环流熏蒸和低温储粮 2. 空气流动时的压力 ( 1 )静压力 ? 管道中空气任何情况都有 ? 静压力同一截面各个方向相同 ? 正负都可 ? 表示方法: Hj ( 2 )动压力 ? 正值 ? 空气运动时产生,静止无 ? 表示方法: Hd= ρ v 2 /2 ( 3 )全压力 Hq=H j +H d 3. 空气流动时的流量和平均风速 ( 1 )流量 ? 流量: ? 定义: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或者设备某一 有效断面的空气量 ? 单位: m3/s 或者 m3/h ,用 Q 表示。提及有 用 M (质量)或者 G (重量)表示的,通风 用 Q (体积) ( 2 )平均风速 画图强调:黏性 —— 各处速度不同 —— 中心 最大 —— 方便研究 —— 假设速度相同 —— 平均风速 vp ( 3 )风量的计算 ? 公式: Q=AVp 强调单位, ? 注意粮食加工厂都是圆管,圆管推导式: ? 举例: Q=1/4 π D 2 v p 二、流体的连续性方程 1. 连续性方程: ? 根据质量守恒 Q1=Q2=Q 2. 风速与管道截面的关系 ; ? A1V1=A2V2 ? 无论截面面积如何变化,流过断面的流量不变; ? 同一管道中,任意断面面积与平均风速呈反比,面积大, 风速小,面积小,风速大。 总结:见教材 7 页 1-17 3. 风速与圆管直径的关系 : D 1 2 /D 2 2 =V 2 /V 1 ? 同一管道中,平均风速与风管直径成反比。 ? 吸尘装置采用收缩管,为保证吸走灰尘,又不吸 走物料。 作业:思考 13 页计算题 2 三、伯努利方程 1. 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 ? 静压能、动压能和位能之和为一常数 ( p9) ? H= 常数,或者 H 1 =H 2 2. 能量的转换 : ? 携带总能量在任何位置不变,同一断面的位势能、压力 势能和动能可相互转换 3. 通风管道的能量方程 : ? 实际工程中,空气有黏性,有能量损失,即压力 损失,就是管道中有阻力。 ? 实际流体能量方程: H 静 1 + ρ v 1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