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的中的反问教学法探索.docVIP

《五灯会元》的中的反问教学法探索.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 《五灯会元》中反问教学法剖析   历代?U宗语录主要是禅师教授学僧禅法记载。禅师积累了很多教学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在争先恐后学习西洋教学方法同时,学习古人教学方法也是很有必要。本文以禅宗语录代表之作《五灯会元》为例研究禅师反问教学方法,版本使用中华书局1992年苏渊雷先生点校版。   当涉及佛性问题时,禅师们一般不做正面回答,而是用反问方式回答,让学人反躬自省。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又叫“激问”。“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1]。有人称此法为“反诘教学法”,愚以为反诘有追问、责问之意,名称似不相宜。在禅宗语录中,反问有4种格式。   1.字面肯定式,一般为“那个是+N”格式。N指名词性成分,一般为“佛”、“佛性”、“道人”等词语。当问话人对N表示毫无疑问时,用此格式进行回答,实际上是表达否定意思,提起疑情。   (1)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曰:“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祖曰:“阿那个是道人?”僧无对。(59页)   这里记载是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与寺僧对话。“那”即“哪”。按常理,四祖问话属于是非疑问句,被问者只需要回答“有”或者“没有”就可以了,但寺僧用“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回答进行反问,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挑战。按寺僧惯性思维,四祖应该回答“张三不是道人”、“李四不是道人”等,可四祖偏偏不按寺僧惯性思维回答,而是用“阿那个是道人”反问进行回答,这样就截断了寺僧惯性思维,很好地起到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2]效果。   (2)保福迁化,僧问:“保福抛却壳漏子,向甚么处去也?”师曰:“且道保福在那个壳漏子里?”(法眼别云:“那个是保福壳漏子?”)(404页)   这里记载是福州长庆慧冰禅师与学僧对话。“壳漏子”指人躯壳,学僧对“保福抛却壳漏子”毫无疑问,慧冰禅师及法眼禅师就从毫无疑问处下手反问,令学僧言语道断。   (3)师在婺州智者寺,居第一座,寻常不受净水。主事嗔曰:“上座不识触净?为甚么不受净水?”师跳下床,提起净瓶曰:“这个是触是净?”事无语,师乃扑破。自尔道声遐播,众请居明招山开法,四来禅者盈于堂室。(440页)   这里记载是婺州明招德谦禅师与主事对话。根据佛教戒律,“凡水分净、触,瓶有二枚。净者咸用瓦瓷,触者任兼铜铁。净拟非时饮用,触乃便利所须。净则净手方持,必须安着净处,触乃触手随执,可于触处置之。”[3]主事对此戒律已毫无疑问,明招德谦禅师就对此进行反问,引导学人接受禅宗“净秽一如”思想。   2.字面否定式,一般为“那个不是+N”格式。当问话一方对N有疑问时,回答方用否定格式进行反问,实际上是表达肯定意思,其目也是提起疑情。   (1)幽州盘山宝积禅师,因于市肆行,见一客人买猪肉,语屠家曰:“精底割一斤来!”屠家放下刀,叉手曰:“长史!那个不是精底?”师于此有省。(149页)   这里说法居然只是屠夫,并非禅师,这是因为汉传佛教认为佛菩萨会示现各种身份来普渡众生,屠夫与禅师,本性不二。客人对“精”有疑问,屠家用否定格式进行反问,意思是“全是精”,这正合了佛家“全事即理”思想[4],所以才会使“师于此有省”,得到启发。   (2)有行者问:“即心即佛,那个是佛?”师曰:“汝疑那个不是佛,指出看!”者无对。(155页)   方丈之侍者曰行者。行者对“佛”有疑,越州大珠慧海禅师用反问句强调了肯定意思,使行者言语之路堵塞。   (3)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汝疑阿那个不是?”(518页)   问者对“古佛心”有疑,升州奉先寺慧同净照禅师用反问句强调了肯定意思,使问者受到启发。   (4)沩山同师牧牛次,沩曰:“此中还有菩萨也无?”师曰:“有。”沩曰:“汝见那个是,试指出看。”师曰:“与尚疑那个不是,试指出看?”沩便休。(530页)   这里记载是袁州仰山慧寂通智禅师与沩山禅师对话。沩山禅师对“此中还有菩萨”表示怀疑,慧寂通智禅师用反问表示反击,使沩山禅师无话可说,俗念顿断。   3.字面肯定式反问连用。   (1)问仰山:“汝名甚么?”山曰:“慧寂。”师曰:“那个是慧?那个是寂?”(224页)   这里记载是虔州处微禅师与仰山对话。仰山对“慧寂”确定无疑,处微禅师本可以用一个反问“那个是慧寂”来回答,但语势不够,把“慧寂”拆开来,用连续反问,语势就强多了,容易使学人茅塞顿开。   (2)五台山秘魔岩与尚,常持一木叉,每见僧来礼拜,即叉却颈曰:“那个魔魅教汝出家?那个魔魅教汝行脚?道得也叉下死,道不得也叉下死。速道!速道!”学徒鲜有对者。(228页)   “僧来礼拜”,表明学僧对“出家”、“行脚”意义深信不疑,秘魔岩与尚即用连续问句提起疑情,破除学僧执着。其连续问句看似是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