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例反思精析.doc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例反思精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例反思   每次走上讲台,面对同一个课题,都会有新体验与收获。不断去反思,不断去总结,就会使自己在教学中吃一堑长一智,避免盲目性,在教学中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现拿《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教学来谈一下我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感受。在实行新课改之前,我接受是一种比较传统教学模式。首次讲这篇课文时候,我根据传统教学重点要求,以重要词类活用与重要特殊句式为突破口,以教师翻译为主,这样本来文言文翻译过程就比较枯燥,再加上整个过程学生没有过多参与进去,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上课打瞌睡现象,课堂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在另一个班上课也是如此。《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经典名篇,一节课成了教师表演课,而学生却昏昏欲睡,上成这样,不能不说是一次失败。   后来我再次上《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我清楚学生能够根据课本下面注释解决翻译,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供学生剖析交流。我先让学生看第一段,了解一下当时形式,开始合上书提出问题供学生剖析:   1.秦国与晋国都是春秋时期强国,晋国还提出郑国对晋国无礼并对晋国有贰心借口,如果你是烛之武话,你会采取什么样方式去劝退秦晋两国?   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分组讨论,小组代表们主动发言。其中有小组说送给秦国与晋国丰厚礼物,立马就有小组起来引用《六国论》句子“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来进行反驳,最后一致认为这样做不好。还有小组提出既然与楚国关系不错,不如求救于楚国,结果就有小组引用晋楚两国发生城濮之战,楚国战败,晋国霸主地位确立,楚国是不会轻易出兵与晋国交战,更何况是与秦晋盟军交战,认为这样方法不可取。   作为教师看到这样争论场面,打心眼里高兴。因为我很清楚,争论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维过程,而且学生在争论过程中又是提高判断能力过程,我便对学生问题作总结,问同学们提出这些问题,郑国大臣会不会想到,同学们说能想到。最后,经过争论认为采用游说方式,以理服人比较好。然后我又提出第二问题:   2.烛之武接下来去游说话,去秦国好,还是去晋国好?   同学们经过一番讨论,得出结论:去秦国好。因为这一次攻打郑国是晋国提出借口,而秦国没有,秦国只是出于盟友关系象征性出兵。紧接着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   3.烛之武去秦国怎样游说才会合理?   同学们在没有得出结论情况下,我看到打开课本时机成熟,便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看课本上是怎样写烛之武退秦师,抓住学生渴求解决问题心理趁热打铁,直指本文重点,体会烛之武外交上游说艺术:烛之武站在秦国立场上剖析问题,以退为进解决问题,最终说退秦师。   一堂课通过我精心设置问题,学生积极性与发散性思维被空前调动起来,这次我才体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好处:学生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也是能力提升过程。   通过这篇课文前后讲授对比,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学习新课程一些先进理念,并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倡导一种自主、合作、剖析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长,学有所获,真正成为受益者。当然,学无止境,作为教师不能满足现状,还要不断研读教改书籍,学习教改中一些先进理念,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工作中使自己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通联:032700山西省与顺县第一中学校)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十条: 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4、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5、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6、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7、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8、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9、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10、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