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 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简单交待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及与“于勒”和“我”(若瑟夫)之间的关系 提示:本课从若瑟夫和于勒入手,走近小说中的人物世界 出示39段——43段 分角色朗读 把42段以省略号代替,先注意人物对话,提醒注意老师把哪个地方做了点改变(把“您”改成“你”) 学生对改字做出评价 学生自由朗读,寻找出文中所有人物对话中含有“您”或“你”的句子,并归纳思考有什么发现,小组可讨论 学生发言交流 师出示幻灯片,展示学生寻找的部分句子,并归纳出亲人间都用“你”,虽然不太那么礼貌,少了点尊重,也体现不出说话者的教养,但却有用“您”没有的“亲情” 寻找亲情 出示父亲那句永不变更的话,抓住“唉”“惊喜”朗读体会分析盼望的苦、急切、坚定、执着,并思考这体现了亲情吗?引导从后文见到于勒后父亲的神色变化体会; 再出示母亲那句赞美于勒的话,抓住“好心的”“有办法的人”体会母亲的心情,并思考这体现了亲情吗?引导从母亲见到于勒后对于勒称呼的变化中体会; 把这两句话合并一起,尝试加入“发了财的”,齐读两段话 讨论:发了财的于勒对菲利普一家究竟怎样的重要? 其中重点体会对拮据生活的“痛苦”;并强调此刻的于勒对他们来说“分文不值” 讨论体会:为什么菲利普夫妇见了落魄的于勒反应会如此强烈?出示那封信,仔细看看信中的“破绽”,体会菲利普的心理 如何评价“菲利普夫妇”?有人性的丑陋,也有小人物的可怜,但引导不能因为可怜,就可以原谅他们的丑陋,以杨绛先生笔下的《老王》为例 亲情在这里 再出示42段,朗读,体会若瑟夫的心理 长大后的若瑟夫会向他父母一样吗?出示删去的开头和结尾 强调注意:此刻不只是亲情,还有人间温情 结束 莫泊桑:批判人性的丑陋,呼唤人间的温情 《我的叔叔于勒》 学情分析 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但是必须要在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小说,熟悉文中的每一点内容,才能在课堂上跟随老师的引导,由浅入深的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客观地、冷静地、全面地分析人物形象,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阅读感受,从而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体会课文所反映的主题。 《我的叔叔于勒》 效果分析 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我要教给学生什么,这首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本价值的教学选择问题,但也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过程。以前我也教过《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三要素什么都想抓,最后将一主旨硬塞给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只停留在单一的价值选择上。而任何一个文本,其价值往往不仅仅体现在一个方面,何况是经典篇目。 为了使学生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我反复阅读文章,努力寻找切入点,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挖掘文本价值,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思路:从“我”和叔叔于勒的第一次正面接触入手,以寻找“亲情”为线索,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揣摩小说主题。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直接导入课题,提出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您”和“你”的区别是什么?这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待学生明确后,我请学生分析体会父亲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和母亲那句赞美于勒的话含不含有亲情?从而与后文的父亲的神态变化、母亲的语言中对于勒的称呼变化做一对比体会,进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最后,再把学生注意引导亲情上来,在对若瑟夫的心理默念体会之后,出示删去的开头和结尾,把对亲情的呼唤扩展到对人间温情的呼唤上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理解。 《我的叔叔于勒》 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编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选编的是一组描写少年生活的小说,但这里所说的写少年生活,并不是都像《孤独之旅》《心声》这样,完全以少年人物形象为中心,《我的叔叔于勒》就主要写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的无义寡情,但它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这一人间悲剧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某种认识。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主宰了人的心灵和生活。货币既然能使互相对立的人亲密无间,同样也能使非常亲近的人分道扬镳。菲利普为什么不肯和亲弟弟相认?就是因为金钱的作用。这样残酷的情景,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现实概括。这篇小说对这样普遍的社会问题,作了真实的艺术的反映,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 当然,菲利普夫妇拮据的生活也反映了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因为贫困,菲利普的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这不能不让做父母的焦急。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他们摆脱窘迫生活的惟一救命稻草,是他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后来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他们怎么办呢?认下于勒?等于生活更加穷困,等于扼杀女儿好不容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