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能举例说明气温和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会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重点难点
1.利用导学案的气温降水数据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分析气温降水的变化特点。
2.读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随纬度、海陆、地形的分布特点;读降水分布图,分析降水随纬度、海陆、地形的分布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自主学习
自主复习课本,完成知识点总结提纲:
导学提纲
气温
降水
分布
等温线图判读:
1、等温线闭合,则为(????????????或????????????)中心。
2、等温线密集处,温差(???);等温线稀疏处,温差(?????)。
3、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叫做(???????????)。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与等温线图的判读类似?(略)。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渐(?? ???)。即从南向北南半球等温线值渐(? ?)北半球等温线值渐( ??)。
2、同纬度地区气温:夏季陆(? ??)海(? ?),冬季陆(?? ?)海(? ?)。
3、同一地区,地势高处气温(? ?),地势低处气温(? ?)。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C。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
世界降水的分布差异:
1、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递(???)。即赤道地区降水(???),两极地区降水(???)。
2、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东岸(???),西岸(???)。
3、温带地区年降水量:沿海(????),
内陆(???)。
4、世界“雨极”(???????????????),世界“干极”(????????????????????????)。
5、山地降水:迎风坡(???)背风坡(????)。
影响因素
(????????)、(????????)、(????????)
(????????)、(????????)、(????????)
这一部分的学习,完全由学生来掌握,因为时间有限,所以,作为课下作业在课前完成。
二、读图分析
读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通过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分析,得出一天中的最高温和最低温以及气温日较差。
通过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分析,得出一年中的最高温和最低温以及气温年较差,并总结气温特点。
分析降水量柱状:
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总结降水类型。
利用导学案的气温降水数据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3.2
12.5
14.2
18.5
22.5
25.1
28.5
28.2
26.8
22.9
18.3
15.1
降水mm
40
80
70
105
165
210
150
120
95
35
30
20
读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随纬度、海陆、地形的分布特点;读降水分布图,分析降水随纬度、海陆、地形的分布特点。
对照赤道地区和极地地区、不同季节中纬度的沿海和内陆、以及山地和平原的气温差异,得出气温随纬度、海陆、地形的分布规律。
对照赤道地区和极地地区、中纬度的沿海和内陆、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和东岸,以及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差异,得出降水随纬度、海陆、地形的分布规律。
拓展练习
通过本节复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提高。
课堂总结
反思本节课的所学知识,思考如何总结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气温降水有哪些分布特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情分析
对初二学生来说,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地理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就简单多了。但正是因为这样,学生在有功底的情况下,很容易眼高手低,会的不想做,不会的不愿做,如何在课堂上让孩子安下浮躁上午心来,成为对老师的挑战。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录像、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再有,他们求知欲高,自我表现力强,所以我尽可能用活动讨论的方式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效果分析
本节课基本实现了学习目标,能举例说明气温和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数学_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数学_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物理_苏忠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物理_苏忠银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背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背影》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化学_常见的酸和碱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常见的酸和碱复习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数学_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数学_平方差公式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地理_气温和降水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数学_1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道德与法治_文明交往礼为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道德与法治_文明交往礼为先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生物_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生物_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英语_CanyoucometomypartySectionA(1a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CanyoucometomypartySectionA(1a教学课件设计.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