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和健康 教学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壤和健康;土壤对健康的影响;地质环境与疾病 土壤污染与疾病;一、地质环境与健康; 1995年FAO/WHO将微量元素中铁、铜、锰、锌、钼、铬、钴、碘、硒、氟等10种列为必需微量元素;将硅、镍、硼和矾列为可能必需微量元素;而将铅、镉、汞、砷、铝、锡和锂列为具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可能具有功能作用的微量元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判定:;一)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甲状腺激素合成及代谢示意图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 双阈值:过量/不足 多器官、系统受影响 从胚胎期到成人期均受影响;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 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 多种疾病形式: 缺碘地区出现相当数量胎儿早产、死产、先天畸形、亚临床克汀病、智力发育障碍、单纯聋哑、甲状腺肿及克汀病等——不同程度碘缺乏在人类不同发育时期所造成的损伤。 甲状腺肿、克汀病:碘缺乏最明显表现形式。 所有的缺碘损害都可以通过纠正碘缺乏而得到预防 多数障碍通过碘缺乏的纠正而得到有效治疗 有些损害,如智力发育障碍是不可逆或大部不可逆的;地方性甲状腺肿 正常人 地方性克汀病;流行病学特征 全世界的流行概况: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全世界有110个国家流行此病,受碘缺乏威胁的人口达16亿,其中,约6.5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3亿人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 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地区分布:山区丘陵平原沿海 内陆沿海,内陆河的上游下游 农业地区牧区,农村城市 年龄分布:青春期发病率最高 性别分布:女性男性 ;病区划分标准;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因: 缺碘:人类生活的外环境碘缺乏——碘摄入减少 碘主要来源于食物和水 当碘摄入量低于40?g/d或水中含碘量低于10?g/L时,即可出现地方性甲状腺肿不同程度的流行 机体缺碘可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使血浆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甲状腺发生代偿性增大 ;病因 致甲状腺肿物质(goitrogenic substance) 能影响或干扰甲状腺素合成、释放、代谢,以致引起甲状腺肿的物质,常与缺碘联合作用 有机硫化物:硫氰化物、硫葡萄糖苷和硫脲类 某些有机物:生物类黄酮、酚类、有机氯化合物 某些无机物:钙、氟、镁、锂、硝酸盐;病因 营养因素 低蛋白、低热量与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流行有关 维生素A、C、B12不足可促使甲状腺肿的发生 高碘 碘↑→占据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基→酪氨酸氧化↓→甲状腺素合成↓→甲状腺滤泡代偿性增生 《水源性高碘地区和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病区的划分GB/T 19380—2003》 水碘值150 μg/L 为高碘地区,水碘值300 μg/L 为高碘病区 ;经卫生部门多年的流行病学和碘营养抽样调查,广东省未发现高碘地区 据全省饮用水抽样调查显示,全省饮用水水碘中位数为5.0μg/L,水碘普遍含量低于20μg/L,表明我省居民饮用水中普遍缺碘 ;临床表现 甲状腺肿大 周围组织的压迫症状 气管 食管 喉返神经 颈交感神经 上腔静脉 异位甲状腺肿 ;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补碘 非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 查清原因,针对性防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 ;《食用盐碘含量》(GB26878-2011);广东省盐碘含量标准;二)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氟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分布广泛,地下水氟地面水氟 存在形式:化合物形式,游离状态少;氟在体内的代谢 主要来源于饮水和食物,少量来源于空气 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其次经呼吸道 经胃肠道吸收,约10min后到达血液,以F-进入组织,其中90%以上的氟蓄积于骨骼和牙齿 骨骼和牙齿是氟化物作用的主要靶器官 摄入的氟50%可在24小时内排出,尿氟占总排出量的80%,其余少量经肠道、唾液腺和汗腺排出 ;影响氟代谢的因素 钙、铝、磷酸盐较高时可减少氟吸收 饮水氟的吸收率高于食物氟 个体状况:胃酸分泌多的吸收多,妊娠和哺乳可使病情加重或更易发病 含氟烟尘的颗粒大小 高蛋白和维生素C可减轻氟的毒性作用,高脂肪低蛋白可加重氟的毒性;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布广泛,是危害最严重的地方病 病区类型和分布 饮水型病区 分布最广,最主要 饮水中氟含量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1.0mg/L 氟中毒患病率与饮水氟含量呈正相关 燃煤污染型病区 饮砖茶型病区 ;2008年广东省饮水型氟中毒病情调查;我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病学研究概况;茶叶的含氟特征和砖茶的含量 茶

文档评论(0)

199****07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