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教案设计.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竹节人》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具体过程: 一、作者简介 范锡林,江苏无锡人。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曾经担任过中学语文老师。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40多项。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她和她的爸爸》,武侠童话《故事大王》,专集《避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等。 二、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并通过朗读课文感知文中所写事情,把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记出来。 豁开? 归纳? 嵌入? 疙瘩? 冰棍? 雕刻? 磕头 沮丧? 蹲下? 趴下? 颓然? 跺脚? 孙悟空 橡皮擦?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仔细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迷”之一: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迷”之二: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 “迷”之三:下课时,教室里摆弄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迷”之四: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 ,嘴里不便咚锵。 竹节人做好了,他们是怎么斗竹节人的? 仔细阅读第8—22自然段,体会其精彩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感受作者从中获得的无穷乐趣。 三、品味句段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一紧,那立下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的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嵌入课桌裂缝”、“一拉一紧”,作者首先用简单的三言两语就把竹节人的玩法告诉大家。? 接着把竹节人相像成威武的战士、健美的小伙,未斗之前便? ?摩拳擦掌,架式十足,显示出极强的战斗力,让人对接下来的比斗充满了期待。 俨然:一本正经的样子。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萧索冷清的“破课桌”和“叱咤风云的古战场”形成鲜明的对比,既写出了斗竹节人场面的激烈,又表达出作者的不胜感慨:童年的贫困并没有限制孩子们的想象,他们自制玩具,自编故事,创造快乐,过得那样天真无邪,又那样精彩绝伦! 四、想一想 1.如何理解“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作者小时候所处的那个时代,经济比较落后,物质相当匮乏,几乎没有什么玩具卖,也没有多余的闲钱去买玩具,所以作者这么说。为下文中展示“我们”对竹节人的珍爱,对斗竹节人的痴迷作了铺垫。 2.体会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 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儿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那么回事。 是孩子们主观意趣、丰富的想象、创造的快乐,让“胡乱耸动”变得“挺像那么回事”。 3.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这句话中并不是真的怪同学“不知趣”,而是从侧面表现出“我们”对“斗竹节人”游戏的痴迷。 4.方才的那份小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看到老师玩竹节人时“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我们”也获得了快乐和满足,失去“竹节人”的“小怨恨和沮丧”自然而然烟消云散了。 五、问题探究 作者不仅写了小时候“我们”玩斗竹节人,还在文末生动细致地写了老师斗竹节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竹节人》一文,作者围绕着“有一段时间,我们全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将“迷”渗透到全文的字里行间。 因为迷,所以不断地买毛笔;因为迷,所以破课桌俨然如古战场;因为迷,所以费尽心力地武装自己的竹节人:配武器,取名号,想招式;因为迷,所以下课玩得不亦乐乎,上课也忍不住手痒…… 文章语言平实,偶有神态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也穿插在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但就是这种不着痕迹的描述却把读者带入到那一个个的动人的场景中,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无比热爱和深深怀念。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安排记叙顺序的?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斗竹节人的那些有趣的情形(9—19段),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是按照过程进行的顺序来写的,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作者巧妙地用几个关键词“有时”“还有”“其实”串联,随着游戏的欢乐程度一步步写下来,让读者有如观赏一幕幕折子戏般大饱眼福。 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是不是可以删去? 突出竹节人这个童年游戏的有趣甚至引起了老师的青睐,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游戏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六:延伸拓展 1.课后动手制作竹节人,和同学玩一玩。 2.学了这一课后,你觉得是自制的玩具好,还是买的玩具好呢? 写写自己的心里感受

文档评论(0)

专注于为中小学教师及学校提供各科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文案等各方面教育资源服务,欢迎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