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 从下面的图片中,你能猜出他们是什么职业吗? 为什么? * 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来确定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称为推理。 定义: 从结构上说,推理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已知的判断,叫做前提; 一部分是由已知推出的判断,叫做结论。 * 3+7=10,3+17=20,13+17=30, 哥德巴赫猜想: 即:偶数(不小于6)=奇质数+奇质数 改写为:10=3+7,20=3+17,30=13+17. 6=3+3, 1000=29+971, 8=3+5, 1002=139+863, 10=5+5, … 12=5+7, 14=7+7, 16=5+11, 18 =7+11, …, *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 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 如6=3+3,12=5+7等等。 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Goldbach)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Euler),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 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 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 + 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奇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奇质数为止,哥德巴赫猜想就可以写成(1+1)。 * “a + b”问题的推进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稍后证明了 “3 + 3”和“2 + 3”。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 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定义: * * 练习1: 对于任意正整数 ,猜想 与 的大小关系。 * 例2:如图有三根针和套在一根针上的若干金属片. 按下列规则,把金属片从一根针上全部移到另一根针上. 1.每次只能移动1个金属片; 2.较大的金属片不能放在较小的金属片上面.试推测;把n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最少需要移动多少次? 解;设an表示移动n块金属片时的移动次数. 当n=1时,a1=1 当n=2时,a2= 3 1 2 3 * 当n=1时,a1=1 当n=2时,a2= 3 解;设an表示移动n块金属片时的移动次数. 当n=3时,a3= 7 当n=4时,a4= 15 猜想 an= 2n -1 1 2 3 * 一位法国数学家曾编写过一个印度的古老传说:在世界中心贝拿勒斯(在印度北部)的圣庙里,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这就是所谓的汉诺塔。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须在大片上面。僧侣们预言,当所有的金片都从梵天穿好的那根针上移到另外一根针上时,世界就将在一声霹雳中消灭,而梵塔、庙宇和众生也都将同归于尽。 * 链接高考 * 2.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⑴ 对有限的资料进行观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英语_Unit5 Canada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Unit5 Canada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信息技术_《智能处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信息技术_《智能处理》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_目标成就未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_目标成就未来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思想政治_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module 3 The steamboat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化学_塑料 橡胶 纤维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归纳推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最近下载
- 智能制造精益生产与智能制造的融合.pptx VIP
- 汽车热管理管路深度报告:新能源管路空间大幅提升,塑料应用高速增长.docx VIP
- 01.2021U9Cloud多组织入门培训-基础设置.pptx VIP
- 学校校长公开选拔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校长招聘考试笔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年央国企AI+数智化转型研究报告.pdf VIP
- 2025年疾控中心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道家打坐的正确方法.doc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2024)人音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智能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设计.docx VIP
- 2024年贵州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