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课是参加《2021年全国公开课邀请赛》的获奖作品,本次大赛共设奖项130名,其中一等奖和二等奖比例约占30%。本次大赛汇集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4名优秀教师参与,分为线上授课和线下教学两部分进行。比赛于2021年5月正式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涌现出大量的优质课和优秀教案,经过作者同意,特将获奖作品进行分享,以期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奉献一份力量。
通过本次大赛,使老师们的备课与授课水平都能有相应的提升,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教育事业贡献出教育人的一份力量!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1.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
1.关注诗中提到的主要事件及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通过查找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追寻什么——厘清主要事件
1.读题设疑:追寻什么——厘清主要事件
2.自由朗读全诗,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②诗中写了诗人在追寻什么?
3.指名分段朗读全文,随机正音。
4.引导发现韵脚“ang”。诗歌读起来有节奏感还在于诗歌讲究韵律,你能发现这首诗押什么韵?
5.交流:诗人在追寻什么?
(1)根据学生交流梳理出四个方面。
(2)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请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
(3)边讨论边交流,补充视频和图片。从“南泥湾开荒”明白了什么?(短短三年,三五九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遍地牛羊、处处庄稼的“陕北好江南”。)“南泥湾开荒的镢头”代表什么?(让学生明白“镢头”象征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
“延河叮咚的流水”其实是在追寻人们在延河边度过的美好革命岁月。(引导: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胜利,为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在延河边漫步边讨论革命的岁月是多么美好!)
“枣园梨花的清香”是在追寻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枣园展开革命工作。(引导:正是他们坚持不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是在追寻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引导:当年党中央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在这里做出了许多决策。有了正确的领导,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6.小结:可见,诗人追寻延安,其实是在追寻延安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7.指导朗读诗歌第2节。(关注排比句、押韵、朗读语气越来越强烈,心情越来越激动,语调越来越高昂。)
二、为什么追寻——追溯事物本源
诗人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请从文中找出答案。
1.现在与昔日对比。
(1)如今的延安和当时战争时期的延安有什么不同?
(2)诗人是怎么描写的?(出示第3、4节)
(3)从诗句里分别读懂了什么?
要点一:“一排排高楼大厦”“一件件家用电器”说明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代表科技发展迅速,给人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雨后春笋”比喻高楼大厦大量涌现;“满目琳琅”比喻家用电器数量、种类很多。
要点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物质生活十分匮乏,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4)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引读:因为延安人民继承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了——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丢弃与继承对比。
(1)我们继承了延安精神,我们丢弃的又是什么呢?相继出示: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理解:
“破旧的茅屋”指过去贫穷的生活;“老牛破车”指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革命战争年代亲热的军民关系,火热的斗争生活。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表面指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顶天立地,实际上指延安精神。
引读:我们丢弃的是——贫穷落后,继承的是——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指名朗读,用坚定的语气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3.拥有与失去对比。
(1)为什么一旦失去延安精神,就仿佛没有了灵魂?读诗歌第5节。
(2)想象说话:如果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现在的延安可能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可能是一座座低矮的住房、一件件破旧的家具、一条条泥泞的小路……
4.创设情境,朗读诗歌第3~5节,然后教师引读。
小结:延安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难怪诗人要追寻延安。
三、怎么追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版 教学设计与反思《大青树下的小学》2022年部编版.docx
- 部编版 导学案《灯光 人教》2022年部编版.docx
- 部编版 教学设计与反思《花的学校》2022年部编版.docx
- 部编版 公开课教案第九课古诗三首 《元日 2022年部编版.doc
- 部编版 教学设计《草原》 2022年部编版.doc
- 部编版 公开课教案《七律·长征》2022年部编版.doc
- 部编版 公开课教案《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022年部编版.docx
- 部编版 公开课教案《现代诗二首2022年部编版.docx
- 部编版 公开课教案 《5好的故事(第一课时)》 2022年部编版.docx
- 部编版 《麻雀》公开课教案》 2022年部编版.doc
- 部编版 表格式公开课教案《三黑和土地》人教》2022年部编版.doc
- 部编版 公开课教案《穷人》 2022年部编版.doc
- 部编版 教学设计与反思《古诗三首《江南春》 2022年部编版.docx
- 部编版 《牛郎织女(一)》2022年部编版.doc
- 部编版 表格式公开课教案《少年闰土》人教 (含答案)》2022年部编版.doc
- 部编版 《我的长生果》2022年部编版.doc
- 部编版 《珍珠鸟》 2022年部编版.doc
- 部编版 教学设计与反思《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 2022年部编版.docx
- 部编版 教学设计与反思《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 2022年部编版.docx
- 部编版 《松鼠》2022年部编版.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