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暑期专题训练《古诗词赏析1》.docVIP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暑期专题训练《古诗词赏析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5 九年级语文暑期专题训练《古诗词赏析1》 1.古诗词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小澄在常熟虞山脚下的兴福寺的石碑上看到了常建的这首诗,只是颔联首字看不清晰了,请根据助读资料完成相应任务。 【助读资料一】 小澄从《唐诗鉴赏辞典》上得知:常建原诗颔联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后被易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助读资料二】 远山的风景越来越明净。几只与世无争的小鸟,悠然自得地在树枝上飞来跳去,红尘的风雨,穿不过它们透明的思想。潭影潋滟着岁月,一年四季的轮回,在这里平静地交替。清清的水,把每颗躁动的灵魂,都荡涤成透澈的纯洁。 大自然的一切,人世间的一切,似乎在这所幽美绝世的禅院里____着。惟听到袅袅的钟磬,空灵地拂过了古刹的篱墙。 节选自曾冬《唐诗素描》之《题破山寺后禅院》 (1)你觉得颔联中用“竹径”好,还是“曲径”好呢?为什么? (2)请根据诗文的理解,为【助读资料二】“   ”处填上一个恰当的词。 (3)你觉得【助读资料二】能帮助小澄读懂该诗的颈联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2.古诗词赏析。 鹧鸪天 苏轼①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此词是苏轼谪居黄州三年时所作。②红蕖:红荷花。 (1)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句中“时时”“细细”的妙处。 (2)这首词中画线句和“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3.诗歌阅读。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时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第三句“日暮北风吹雨去”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最后一句“数峰清瘦出云来”中“出”好在哪里?“清瘦”仅仅是写山吗? 4.诗歌阅读,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 [宋]杨万里 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①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注]①半弓:半弓之地,形容面积极小。 (1)这两首诗中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 (2)这两首诗中诗人虽然说自己午睡起来“无情思”“懒”,但还是挺有情趣的。请结合“儿童”来分析一下诗人的情趣。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水槛①遣心 杜甫 去郭杆楹敞,无村眺望赊②。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②赊:远。 (1)下面诗句中哪一项与本诗所写季节相同?    A.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己繁。 B.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微风燕子斜”一句中“斜”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结合全诗,说说“此地”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吸引了杜甫在这里定居。 6.古诗文阅读,回答问题。 桃夭①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②于归③,宜④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蕢⑤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出自《诗经?周南》。②之子:这位姑娘。③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④宜:和顺、亲善。⑤蕢(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有蕢即蕢蕢。⑥蓁(zhēn)蓁: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诗经》拓展阅读活动。同学们就其中的《桃夭》进行了以下讨论,请你根据文意,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诗经》很多诗篇在章法结构上很有特点,这首诗在章法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 小文:这首诗和我们学过的《关雎》《蒹葭》相似,采用了①   的章法结构。 小语:《桃夭》是一首祝贺女子新婚的诗。诗中用“灼灼”的桃花起兴,开了后世以鲜花比拟女子的先河。你知道这样的起兴好在哪里吗? 小文:这你可难不倒我,②    小语:诗中“有蕢其实”本意是果实饱满繁盛的样子,那你知道在诗中它又暗示了什么? 小文:③    7.阅读《题春晚》,完成对话。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①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②一路归。 【注释】①傍:围绕。②樵渔:樵天、渔夫。 a:本诗以“题春晚”为题,但全诗不见“春晚”两字,那么全诗是怎样紧扣“春晚”两字写景的呢? b:首句写花落,点出“春”,全诗描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ylover6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