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景”物入手,学习了范仲淹的名篇《》。 作者总写巴陵胜状,着重表现洞庭湖“博大、瑰丽”的景象;分写不同天气下洞庭湖的晦明变化。语言精美,骈散结合,描写细腻,多用修辞。 检查上节课内容,背诵岳阳楼雄伟景观段落,引出“异” 这节课,我们要抓住两个“异”字来感受范仲淹“博大”的胸怀。 迁客骚人情之异 第一个“异”字: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情由景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思考:登上岳阳楼,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迁客骚人们会产生怎样不同的感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 (登斯楼也…… 登斯楼也……) 2、说一说这两句话的大意,关注重点字词,做好笔记。 去国怀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然则北通巫峡 吴广以为然) 感极而悲者 (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 3、我们用两个字来概括这两种感受: 悲 喜 4、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因为外物的好坏,比如景色的明暗;因为自己的得失,比如仕途不顺或平步青云)看到了不同的景物,因为自身经历,或者仕途不顺遭到贬谪,或者宠幸正盛,平步青云。 4、教师点拨,小结。 这是第一个“异”。迁客骚人们看到了不同的自然景物,触发了迥然不同的两种感情。 他们或因满目萧然,而想起自己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之苦;或又因春和景明,而宠辱偕忘,喜气洋洋。 这是人之常情。然而,范仲淹想要探求追寻的却是“异”于常人之人,作者称他们为“古仁人”。 仁人志士心之异 接下来看第二个“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翻译句子,关注重点字词:心、或、为) 作者认为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古仁人:春秋以前一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忠于君主和仪文美德都称为“仁“,仁者爱人。 本文中的古仁人指什么样的人呢?他们与迁客骚人又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两个问题齐读第5自然段。 预习中有疑惑的字词句和同学交流一下,不能解决的我们一起来学。(合作学习) 提问释疑,解决重点词句。 = 1 \* GB3 ①先……,后…… = 2 \* GB3 ②不以……,不以…… = 3 \* GB3 ③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 4 \* GB3 ④维斯人,吾谁与归。 回到“异”字上,古仁人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仁人和迁客骚人的不同在哪里吗? 教师小结。 这就是第二个“异”。 迁客骚人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则不会计较个人的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深入文本,认识“古仁人”。 那么,他们关心的倒底是什么呢? 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本文中的古仁人是什么样的人? 让学生围绕三句话充分展开讨论。 = 1 \* GB3 ①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 2 \* GB3 ②是进亦忧,退亦忧。(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李白: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苏轼: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 3 \* GB3 ③先……,后……。(孟子曾经说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古仁人可不得了:他们不管是达也好,穷也好,都以百姓为先,以国家为先。) 教师点拨。 原来这就是古仁人的胸襟和抱负!它就如作者笔下的洞庭湖一样博大开阔。 他们捐弃“小我”,豁达乐观,积极进取,心怀天下! 他们始终把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放在第一位。 如果要用四个字来概括这种思想感情的话,那就是“先忧后乐”。 齐读并背诵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继续回到课文,默读整篇文章,思考:本文中,谁才是像古仁人那样的人呢?说说你的理由。 A 范仲淹: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句话委婉地表达了我和这样的人志同道合,我就是这样一位“先忧后乐”的仁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就没有了结伴前行的人。(同时也是对好友滕子京的肯定和劝勉。) 范仲淹为官:一心为民,接济族中贫寒人士,死后无余财。 “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范仲淹在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且也是他一生践行的政治主张和人生追求。(PP“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源出《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根据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实践,把孟子的话发展而后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输给人的是一种博大情怀和高远的境界。) B滕子京:谪守一年 政通人和 百废俱兴 这又是一个不计个人得失,情系于民的人。作为一个封建官员,不以贬谪为忧,而是积极地为百姓造福谋利。而课文结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