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学泰斗”周汝昌 阅读答案
红学泰斗
周汝昌
2012 年 5 月 31 日凌晨, 95 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 然离世。他的女儿对外表示, 按照父亲遗愿, 不开追悼会, 不设灵堂, 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 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 楼梦》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 生。
那是 1947 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 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 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 他嘱周汝昌查证。 周汝昌遍查燕大 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 。周汝昌将这一发 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 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 ,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 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 60 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 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 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痴方能执著, 方能锲而不舍。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 10 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
昌先生则用了近 60 年。有两句诗为证: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 亦荣光。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 1953 年出版代表 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 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 《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 50 余载潜心努力、对 11 种《红楼梦》古 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 、《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 层面。尤其是晚年, 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 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 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 1954 年双耳失聪之后, 1974 年又因用眼过 度,两眼近乎失明。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 付出怎样的艰辛!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 新中国研究 《红楼梦》的第一人, 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 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 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 又因为崇奉实 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 证》乃至后来的曹学, 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 的贾府双向互证, 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 又以小说情节 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 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 专门化, 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 代的著作,这年周汝昌 35 岁。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
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 他说周先生的一生 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对中华文化、对学 术真理 ,坚守不渝 ,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 ,喜欢民族风俗。我喜欢民族 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 ,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 ,甚至冥顽 不化。不了解这一切 ,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 ,为何又如 此地执著痴迷 ,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 ,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 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 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 过着俭朴至极的晚 年生活。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 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 先生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 中。
百读红楼百动心, 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 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 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 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相关链接】
周汝昌读中学时研习宋词。在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 钱锺书等都有唱和, 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 他为刘旦宅先生 《石头记人物画》中的 40 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 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 、《杨万里选集》 一直为学林推重。 幼年时醉心欧楷笔法, 20 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 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 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周汝昌大学毕业时, 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 《文 赋》。后来,他成为被燕大中文系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 把《二 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 《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因为年轻时支持著名学者胡适的观点,并得到胡适的赏识, 所以周汝昌走上了研究《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