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纸”引人兴趣的媒介
目的:通过了解书装设计的发展对纸质媒介的影响, 研究在电子媒介时代语境下, “纸”作为一种传统媒介的蜕 变与发展。方法:通过探究“纸”从传播媒介这一主要角色 中跨出的原由,并且从感觉、触觉、沟通性三个方面分析纸 质媒介新特性。结论:纸质媒介在电子媒介的影响下发生了 新的转变,两种媒介将一起在人类历史上相互促进走得更远。
纸质媒 / 电子媒介 /书装设计
引言 纸是人类上千年适应的知识载体和传播媒介。然而现代 大批量生产的纸质读物,可以说和纸杯那样的消耗品没什么 大的区别, 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呆板、 老气横秋、 缺乏生动性, 更加谈不上书装设计可言。随着电子媒介时代的来临,纸质 媒介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因为电子媒介的进步所改变。
一、书装设计的再发现
信息技术演变的加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形式的出 现,书作为一种储存固定信息的媒介可能多有不便, 在速度、 密度以及容量方面,书根本没法跟电子媒介相比,需要考虑 书从单纯的信息媒介这一传统角色中走出来并且重新评估 纸质媒介的性质。传统纸质阅读不仅仅是阅读所写的内容和 对文字表现的单纯感受,它应当是融合触感、墨香、印刷效 果以及纸质书页柔硬等多种感官愉悦的阅读方式,这些正是 书装设计所带给纸质书籍的魅力所在,也是电子媒介所不能 取代的。现代出版商越来越看重书装设计,因为在他们看来 电子媒介时代的来临带给了纸质读物一种新的特质:如果电 子媒介被认定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实用工具,则书装设计便是 信息的雕塑工具。从此,书装设计的好坏将因其能多好的唤 醒其感官材料性来受到评判,因为要造好一本书完全是基于 对作为媒介的纸的确切选择。拜电子媒介所赐,纸终于能够 去做它能做也该做的事了――成为一种引人兴趣的媒介。
二、引人兴趣的媒介 -“纸” 作为一种媒介,纸承载着巨大的责任。尤其是近来信息 化流动的加速,人们在电子媒介被广泛使用之前,纸被视为 一种无意识的表面, 作为一种中性、 白色且很有效率的介质, 纸被理解成为一种携带图像和文字的抽象传播媒介,而忽略 了其所具有的材料性方面的特点。然而现在随着电子媒介时 代的到来,纸从传播媒介这一主要角色中跨出,从其实用责 任中得到解脱,可以再次被允许回归到其天然性质且引人兴 趣的媒介:当好一种迷人的材料。
(一)唤醒感觉的材料 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纸是 一种不可思议的媒介。人们总喜欢在这种白色且极易破损、 玷污的材料上书写或绘画,为之留下不可逆转的印记。这种 惊人的对比便成为人类创造发明的驱动力之一。设计师原研 哉发明了一个新词“感件”,它是指所有能激发人类感觉认 知的熟悉的东西。纸是感件,它不仅仅局限于充当一种书写 和印刷材料,更是唤醒人类感觉和灵感的永久媒介。哪怕是 纸后于电子技术被发明出来,我们的想象力还是最有可能因 与那撩拨质感、滋养创造力的白纸相遇而被唤醒被启发。
(二) 刺激触觉的物质
纸的原料是棕色的树皮,其纤维却在处理的最后阶段变 成白色,纸有种特殊的弹性与其他材料都不同,当人们用手 指捏着它的时候感觉很特殊,它是紧的。纸的肌理让手触摸 其表面时反馈到你指尖的是舒适与素雅。随着书装设计的发 展,对纸张的触觉体验也提升到新的高度。 纤维结构的疏松、 表面光滑的程度、印附油墨的紧固、字体划痕的力度等等, 纸张被书装设计赋予了触觉的生命。就连纸张的厚薄对书籍 的外观体积与触感都有着不可忽略的积极作用。纸张会在读 者的手中营造出一种愉快的触觉体验,人们会更中意于那些 适当重量与触感的材料呈现的信息,而非那些被压缩在显示 屏里变得更纯粹的电子信息。
(三) 与人沟通的介质
媒介即信息,它直接作用于感觉,是我们创造行为与信 息交流永远的促进者。电子媒介也想与人类感觉建立沟通与
联系。可是电子属于不带任何有形媒介的感件,令人们看到
的是可能性的过剩与不真实。与电子不同,纸张具有一种潜
藏在媒介本身之中的特质。书籍正是一种在我们文化中作为
与纸沟通的工具范例。书的魅力不局限于从左至右的传递信
息,而是在于使得书籍亲近读者,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得 到更多感官体验又能与作品产生沟通与共鸣。
书装设计在电子媒介时代的演变还在上演着。纸质媒介 与电子媒介将相互影响促进彼此发展,其路径是平行的,并 将一起在人类历史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何其庆编著 .《书装设计》 .二十一世纪设计家丛书 ?西 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7 月
[2]原研哉 .《引人兴趣的媒介》 .日本设计中心原设计研
究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6 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