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乎“钮扣”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纽扣”乎“钮扣”乎 “纽扣”也好, “钮扣”也罢,说的都是衣服上的扣 子,长期以来,这两种用法纠缠不清。老舍在《四世同堂》 里用的是金字旁的“钮” :“瑞宣淡淡的一笑,随手又系上了 个钮扣”;邓友梅在《那五》中用的是绞丝旁的“纽” :“除 去会看病,连钉个纽扣也钉不上去。 ”《人民日报》多次载文 谈环境保护,说“一个扣子大小的电池,可使 600 吨水受到 污染”。同样是这家报纸,同样是这种电池,前面一篇文章 用的是“钮扣电池” ,后面一篇文章用的是“纽扣电池” 。面 对着类似的尴尬,国家语委启动了异形词整理工程。专家告 诉我们:“纽扣”和“钮扣”是一组全等异形词,从词频统 计来看,“纽扣”为 55,“钮扣”为 10,根据通用性的原则, 应以“纽扣”为推荐词形。 至此,“纽扣”和“钮扣”一段公案,总算尘埃落定; 然而,“纽”和“钮”的混用现象,却并未就此画上句号。 “纽”“钮”二字,右边都是一个“丑”字。此“丑” 不是子丑寅卯的 “丑”,更不是妍媸美丑的 “丑”,而是“扭” 字最初的写法。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看,像一只手紧抓一样东 西,表示揪住不放的意思。 “纽”“钮”都是这个“丑”字的 加旁分化字,难怪音相同而义相近,可构成一组又一组异形 词。 且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纽,《说文解字》上说: “系也,一曰结而可解。从糸, 丑声。”可见,它本是一个动词,义为系束,或打活结。隋 唐时代的文字学家颜师古说: “凡结之可解者曰纽。 ”系束、 打结自然和绳子有关,故其字为绞丝旁。由系束又引申出连 结义,《陶庵梦忆》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二湖连络如环,中 亘一堤,小桥纽之。 ”这座小桥便发挥了连结的作用。进一 步引申,凡器物上供提起或系挂的物体,皆可称之为纽,如 《淮南子 ?说林训》:“龟纽之玺,贤者以为佩。 ” 钮,《说文解字》上说: “印鼻也。从金,丑声。 ”所谓 “印鼻”,即印章的顶端部分,因隆起似鼻,故以鼻名之。 古代官印, 除我们熟悉的玉石外, 多用金、银、铜制成,“钮” 字从金便反映了材质特点。印鼻上面的雕饰丰富多样,但官 印多为龙、螭、驼、马之类,它们不仅是装饰物,也是官阶 高低的象征,代表着大小不同的权力。印钮可以把持,拴上 绳子可以提系,由此引申可指器物的突起可供握持的部分, 故前面说到的“龟纽”也可写作“龟钮” 。 纽、钮二字,就这样一路走来,越走越近,后来多有相 通之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解难分。为了厘清两者的 关系,我们不妨让它们回到原点:纽,系也,凡是以“系” 为特征的词,应以“纽”为首选。纽子、纽扣、纽襻自不必 说,纽结、纽带、秤纽也应用“纽”,事物连结的中心部位 枢纽,同样应该用“纽”。钮者,印鼻也,俗称印把子,以 可供把控为特征,凡是形态上可供把控或在功能上和操作相 关,应以“钮”为首选。印钮自不必说,门钮、锁钮也应用 钮。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按钮、 电钮、旋钮之类,无不是操作、 控制、调节的关键部位,无疑也在用“钮”之列。 如此梳理一下,“纽” “钮”二字或可不再扭着不放吧。 (转自《咬文嚼字》)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