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 课题  《岳阳楼记》 提交者 单位 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授课对象 八年级六班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设计的巧妙;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提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 ?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 教学方法与目的 过程与方法: 1.朗读领会法???? 2.合作讨论法 让学生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提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 合作学习是对自主学习的完善和补充。合作学习,可以借鉴他人的思维成果,完善自我认识的不足,同时也在与他人的相互切磋中,增加对文本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思维能力。故而,本课时教学将通过合作探究这一方法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方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出示岳阳楼图片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3、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鹊起。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问题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思考:(1)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2)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3)本文的中心句(文眼)在哪里? 、 三熟读第一段思考(1)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引出写作缘由展示背景资料明确写作目的: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想请范仲淹写一篇记,但范仲淹在邓州为官,不能亲赴岳州,于是滕托人捎了一幅岳阳楼的画给范仲淹,范便依此画在远隔千里之外的邓州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雄文。 熟读课文第2段,明确写景的作用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引出第3,4段的分析展示问题讨论(2)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分析3,4段写景抒情的语句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由景入情喻理引导学生明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抱负理解文章主旨(3)本文的中心句(文眼)在哪里 巩固练习积累本课出现的文言现象 一、学生 学生初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扫清读音及字词障碍,并初步疏通文意。 检查预习 注音  谪(zhé) 属(同“嘱”zhǔ) 霪(yín)霏(fēi ) 樯(qiáng) 楫(jí)冥冥(míng) 谗(chán)偕忘(xié) 浩浩汤汤(shāng)  怒号(háo) 汀兰(tīng) 把酒(bǎ) 二、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1)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2)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3)本文的中心句(文眼)在哪里? 三朗读并思考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学生把对课文学习的理解写在笔记本上,归纳、讨论、交流并订正,特别是自己的感想。 学生欣赏自己喜欢的写景段落诵读品味 四讨论并归纳:古仁人的忧乐观,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五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