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部编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古诗五首《登幽州台歌》.pptVIP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部编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古诗五首《登幽州台歌》.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R版 七年级下 登幽州台歌 古代诗歌五首 新知导入 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内心世界。 读诗句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自主学习 tì chuàng 记拼音 自主学习 知作者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他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反对浮艳颓靡文风,重视散体。有《陈伯玉集》。 自主学习 知背景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但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得他心情非常苦闷。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登幽州台歌》。 自主学习 美 读 按诗的节奏和抑扬来读背古诗。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合作探究 登幽州台歌 诗题意思:登上黄金台歌咏。 赏 读 合作探究 明诗意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今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前:过去。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后:后来 简评: 诗人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 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 今,写出时间的绵长; 合作探究 明诗意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怆然:悲伤的样子。 今译: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简评: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 的心绪。 念:想到。 涕:眼泪。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合作探究 译古诗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合作探究 知主旨 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合作探究 析古诗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合作探究 背 读 背读古诗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合作探究 悟诗情 明确:以前,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以后,贤明的君主又会在哪里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一种茫然与无奈的心绪,也是诗人感慨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境表现。 1.如何理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 精讲点拨 悟诗情 2、本诗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诗的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后两句则从空间的角度来写。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遭遇,怎能不“怆然而涕下”? 精讲点拨 人 口 手 勤 努 奋 力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反馈练习 * * * *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