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洋产业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新加坡海洋产业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位于北纬1°18′,东经103°51′,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北隔狭窄的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并有两条长堤与马来西亚新山和振林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巴淡岛相望。新加坡的总土地面积约为714.3平方千米,其中水域率达到1.44%,全国由新加坡岛、裕廊岛、乌敏岛、德光岛、圣约翰岛和龟屿等60多个岛屿组成,海岸线总长200余千米。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工业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持续快速发展至今,新加坡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炼油国,以及世界电子工业中心之一。新加坡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其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 海洋渔业 新加坡本是个渔村,四面环海,但沿海附近渔业资源不丰富。近年来,渔获量在1.52万~1.92万吨之间变动,1974年达到最高纪录(1.92万吨)。新加坡的全部渔获几乎都是海产鱼类,内陆和沿岸养殖鱼类产量很少。如1975年渔获量17560吨,其中海洋产量为16928吨,占总渔获量的96.4%,淡水产量为632吨,占总渔获量的3.6%。1973年全国有渔工2277人,1974年降至2194人,其中有1/3渔工从事沿岸渔业,使用迷魂阵、鱼笼捕捞。近海渔业使用的渔具种类繁多,有桩张网、流网、敷网、大拉网、底曳网、手操网等,产量约占海洋产量的25%。外海渔业日趋重要,主要渔场在南海,有些与发达国家联营,使用拖网、延绳钓和曳绳钓,其中拖网所占的比重很大。另外,外海渔业还打算到印度洋捕捞。[1]新加坡捕捞的鱼类种类繁多,有鲷、石首鱼、蛤、沙丁鱼、枪乌贼、乌贼、对虾等。据统计,新加坡现有渔船769艘,其中小型渔船529艘,在外海生产的长21.2~35米、总吨位360~805吨的大型渔船240艘。裕廊是新加坡最主要的现代化渔港,卸鱼的渔船中,大部分是外国船,每天处理鲜鱼150吨。渔港设有鱼市场、冷库、制冰厂、鱼品加工厂,并为国内外渔船提供煤、粮和维修等服务。[2] 1.资源利用现状 新加坡渔业以捕捞业为主,养殖业所占比重极小。水产品的年产量基本稳定在1600吨左右,1982年开始有所增产,1984年当地上市的鲜鱼就有2500吨以上,其中小型渔船沿岸近海的产量平均约占总渔获量的30%,其余则由以康卡和裕廊为基地的外海渔船生产。1972年外海渔船的产量约占40%,可见外海渔业十分重要。目前外海渔船船队不断向外拓展,东至南海的非领海水城,西至印度洋。 新加坡有近百家水产养殖场位于乌敏岛和林厝港的海域,饲养鲈鱼、虎斑、红鲷等供应给本地消费市场。新加坡有沿岸进行水产养殖的水面约60公顷,另有可利用的养殖水面约100公顷。虽然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中最早开始围海养虾的国家,约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工业发展、围海造田等阻碍了养殖业的发展,养虾业逐渐转向邻国马来西亚。目前,养殖的虾的品种主要有印度对虾、墨吉对虾、斑节对虾、短沟对虾、布氏新对虾、独角新对虾、刀额新对虾等。养殖方法简便,把围塘建于海湾和河口区的潮间带,每日开闸放水,让涨潮灌水入塘,塘内最高水位保持在0.6米,靠天然海水纳苗。由于塘内有水道与海相通,不需施肥。一般产量为300~800公斤/公顷(折合亩产20~53.3公斤)。贝类养殖以牡蜗和贻贝为主,过去只从天然浅海采挖牡蜗,现已开始人工试养僧帽牡蜗,并初步取得成功。试养翡翠贻贝表明,新加坡养殖的这种贻贝,比其他地区的养殖期要短一半,只需4~6个月即可长到上市规格。新加坡沿岸水域潮间带生长的一种刺麒麟菜,过去采自天然岩礁,现已试行人工养殖。这种麟麟菜经过晒干后,可作护肤脂的原料,畅销于美国和欧洲等地,是外汇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此外,新加坡还试养了尖吻鲈和石斑鱼。网箱养殖由基本环节入手开展研究,养殖品种主要是高价海水鱼。新加坡现已利用网箱成功养殖了几种鱼,并打算利用沿岸水域继续发展。内陆水域渔业规模很小,只限于池塘养殖各种鲤科鱼类和咸淡水虾。养殖业主要由华人经营,苗种也主要由中国供应。罗非鱼自1950年开始引进养殖,已告成功。近年来,罗非鱼养殖产量有所下降,从1970年的1000吨降至1973年的700吨,1975年只剩下632吨。养殖热带鱼是新加坡养殖业的一个特色,在当地极为盛行。这种养鱼场多与花圃相结合,目前全国有30多个。培育的热带鱼畅销世界各地。[3] 总产量波动情况较大,在1984年达到最高值,为26290吨。而后呈现下降趋势,到2010年,大约只有6000吨。海水捕捞、水产养殖和其他类型的鱼类养殖都包括在内(见图4-1)。[4] 海水捕捞产量从2000年开始急剧减少,现在每年保持在3000~4000吨的水平(见图4-2)。 水产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2006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