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银行业风险现状与防范
?
? ?
?
?
?
?
?
?
?
? ? ?
?
?
?
?
?
·本轮不良贷款风险主要根源于国内外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从2012年至今,已经持续了5年左右。
·不同行业的调整开始时间不同、调整速度不同,因而此轮不良贷款在行业上以及行业所集中的区域上存在较大分化。
·总体上,随着实体经济的企稳,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压力正在趋于平稳,整体风险的拐点虽不一定很快出现,但部分地区已有好转迹象。风险在整体上可控、可承担。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非信贷业务发展有其合理性,但其过度发展的风险需要高度关注。既有微观层面的风险,也有宏观层面的风险,并在2016年底有所显现。
·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步到位,预计2017年,非信贷业务将会出现较大变化,或将有利于银行的创新回归正常、合理轨道。
近几年,中国经济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与此同时,随着金融市场化加速,金融业外部环境快速演变。多重冲击之下,银行业面临的各类风险挑战也愈发复杂和严峻。
第一节 信贷业务风险与防范
一 不良贷款现状及特征
总体上看,过去几年中,在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恶化。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123亿元,较上一季度末增加183亿元,继续小幅上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较上一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全年不良贷款率基本保持稳定(见图1)。
图1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及其构成
分机构来看,截至2016年9月末,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为2.74%,外资银行最低,为1.41%。从不良贷款余额来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最大。在实践中,或出于银行监管评级方面的考虑,或出于绩效考核的原因,商业银行有较强的粉饰不良贷款的动机,具体的方法包括债务重组(续贷)、科目调整(将事实上的不良贷款放入关注类贷款)、不良贷款出表(通过同业业务、理财等业务,将不良贷款暂时出表)和资产管理公司通道(与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交易,但并非不良贷款的最终转移,只是临时性地代持)等。所以,目前公布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有可能大幅地低估了真实的不良贷款水平。但这应该不会误导不良贷款的趋势。掩盖不良贷款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将实际的不良贷款放入关注类贷款科目,导致该类贷款规模和占比迅速上升。关注类贷款余额从2014年9月末的1.83万亿元上升到2016年9月末的3.4万亿元,占比则从2.47%上升到了4.10%。如果把关注类贷款均看作潜在不良贷款,则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将上升到5万亿元左右,不良贷款率则可能在6%左右(见图2)。
图2 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与占比
此轮银行业不良贷款有如下一些特点。
1.客户结构特征
企业客户是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从小微企业到大型企业风险全面蔓延,单户亿元以上大额不良贷款问题突出。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小微企业面临成本上升、资金紧张等问题,因抗风险能力较弱,对经济环境变化高度敏感,此轮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反弹首先表现为小微企业违约率上升,部分以小微企业为主要客户的地区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压力相对较大。随着风险不断扩散,许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也开始陆续出现违约现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快速增长,信用风险集中爆发。个人类贷款信用风险较低,资产质量相对较好,截至2016年末,不良贷款率仅为0.79%。其中,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为1.84%,汽车贷款不良贷款率为2.15%,住房按揭不良贷款率为0.39%。
2.行业结构特征
不同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差异较大。一些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等行业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不良资产问题较为突出。这些行业通常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周期性明显;2015年,批发和零售业与制造业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4.25%和3.35%;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不良贷款率上升较快,2015年比2013年分别上升了2.09个、1.56个、0.89个、2.82个百分点,采矿业不良贷款率上升速度最快;公用事业(水电燃气),卫生、社会保障业,水利、环境行业,教育等不良贷款率较低,2015年不良贷款率都在0.5%以下,且部分近年有所下降(见图3、图4)。
图3 不良贷款余额占比示意图(分行业)
图4 不同行业不良贷款率比较
3.地域结构特征
信用风险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逐步扩散。在经济下行时期,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区域最先受到冲击。在我国民营经济较为活跃、外贸企业较多的江浙地区,违约风险最先显现,不良贷款开始反弹。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不良贷款反弹的现象开始呈现从长三角地区逐步向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地区多方扩散的态势。从四大行年报披露信息来看,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区域结构特征十分明显。以农业银行为例,不良贷款的反弹最先发生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