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航天发展 有说“天和”取名自天枢与太和,寓意天地人和;亦有说“天和”二字出自《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大意为:端正你的形体,集中你的注意力,天地之和气自然就会到来。无论哪种说法,中国航天的命名之浪漫恢弘,与中国厚重璀璨的优秀历史文化总是相得益彰,密不可分。 工程前期 通过实施四次无人飞行任务以及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实现了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通过实施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以及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交会对接任务,完成了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通过实施长征七号首飞、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以及天舟一号共四次飞行任务,全面完成了工程第二步第二阶段任务。 空间站阶段主要任务 在 2022 年前后,建成和运营我国载人空间站,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 空间站建造任务分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 其中,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规划实施 6 次飞行任务,长征五号B 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已于 2020 年5月圆满完成,2021 年,计划发射天和核心舱、2 艘货运飞船和 2 艘载人飞船。2022 年,实施空间站建造阶段6 次飞行任务,发射问天和梦天实验舱、2 艘货运飞船和 2 艘载人飞船,完成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也就是说接下来,按照既定的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内,我国将通过11次飞行任务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包括1个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4艘货运飞船以及4艘载人飞船,建成一座弹性吨位(60~180吨)的低轨大型常驻空间站,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 人类为什么要建造空间站?人类历史上都建造了哪些空间站?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程是什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什么……本文整理公开的资料,进行梳理。 一.空间站—人类走向星际的第一站:人类空间站发展简史 1.先驱者们的幻想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现代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 空间站对于人类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空间站是人类离开摇篮生活,挣脱地球脐带的起始点。是未来太空移民的实验场。是人类成为跨星际物种的第一站。不管怎样,每当我们仰望太空,空间站都是巨大的存在符号,第一个科学阐释空间站的人,正是伟大的航天之父、苏联人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在《天地梦想》《人与自然》文中,首次从科学技术角度解释了建造空间站的可行性。后来又在《飞向宇宙的火箭》具体勾绘出空间站的未来模样——使用太阳能,利用自转产生模拟重力,自建封闭生态系统等。如今看起来,如此真实又如此科幻。另一位航天先驱,德国人赫尔曼·奥伯特,则在空间站应用方面,看得更清更远——空间站不仅是太空生活的栖息地,更大用处在于科研价值,可以当作天文台、地球观测站、微重力科研平台,甚至他把空间站的种种配套都想到了,比如往返空间站的太空飞船、舱外宇航服、太空望远镜……如今,这些设想都已实现。 除了科学设想,当然不乏科学狂想。与奥伯特同时代的一位执迷于太空旅行的斯洛文尼亚工程师赫尔曼·波托奇尼克,用赫尔曼·诺丁的笔名出版了一部探讨空间站工程技术的书《外太空旅行的问题:火箭发动机》(1928年),设想建造一个直径30米的转轮空间站,甚至建议把它放在地球同步轨道上,作为星际航行的中转站。这个构想影响了几代人,到了20世纪50年代,时任NASA空间研究开发项目主设计师的沃纳·冯·布劳恩完善了这一想法,发布了有三层轮子的旋转空间站模型图,再到1968年库布里克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里的“Type-V”空间站,一直到2014年诺兰《星际穿越》里的“永恒号”空间站,都是轮式空间站构型。 2.美苏太空争霸:人类空间站的催产剂 第一代空间站——关键词:单体、单舱段单/双接口、 “礼炮”系列(前苏联)、 “天空实验室”(美国) 如果说20世纪上半叶人类还留停在空间站的梦想阶段,那么下半叶就进入了现实,催产剂就是美苏太空争霸。20世纪50年代起,前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激烈的太空竞赛。 1970年,前苏联在成功掌握载人飞船交会对接技术之后,专注于更实用的空间站和载人飞船的研发,并实施了人类第一个空间站计划——“礼炮号计划”。 “礼炮1号”: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之后,前苏联在15年间(1971年~1986年)发射了8个单体空间站,其中3个军用空间站、5个科研实验空间站,积累了丰富的空间站建设和运行的经验,并遥遥领先美国。 “礼炮1号”艺术构想图 “礼炮1号”质量18.5吨,加压空间99m3,进驻人数为3人,轨道高度200~222公里。“礼炮1号”太空飞行175天

文档评论(0)

曈夏伊伊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学设计、课件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