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专题二十二赏析考场佳作课件.ppt

通用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专题二十二赏析考场佳作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点评:别具一格,立意颇新。考生从人才的“立世之基” 谈起,不同于一般文章的视角,立意十分新颖。 词句优美,文采斐然。考生开头引用毛泽东的“坐地日行 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声情并茂;结尾的“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既论述了文章论点,又增强了文章的文采,使 语言显得精美、动人。 结构匀称,呼应巧妙。文章开篇点题,中间从“立志、立 德、立勇”三个角度论述,结尾再次呼应开头,环环相扣,清 晰明朗。 【例文 2】 一条信息 北京一考生 骄阳似火,树上的叶子似乎也在冒着烟。我捧着手机躲在 浓密的树荫下,不敢挪动一步。 远远地望着家里空调外机转个不停,我却不敢迈进家门半 步。因为今天是高考录取出结果的日子,这一天既是我期盼的 日子,也是我害怕的日子。我会被录取吗?我将何去何从? 我捧着手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期待?假如没有被录取, 我该怎么办?我该如何面对父母?我有何面目再见老师?我又 有何面目再见到每一个熟悉的人?我在想象着。 “你平常不是自我感觉良好吗?为什么会录取不了?别读 了,跟我在家放牛吧,要不明年和你大姑去养殖基地干苦力 活……”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以前父母教训的话语。这些话对我 影响太深刻了,我都可以倒背如流了,只是,我真的不想就此 歇学。 “×××,我相信你能考上的,你的成绩就在分数线上下, 努力一把,我相信你!”班主任的话又在耳边响起。是啊,我 可以考取理想学校的。然而,我真的能被录取吗?我看了眼手 机,手机依旧很平静。 我的心却更加恐慌。 “×××, 这么热,你怎么在这里坐着啊,不在家里吹空 调?考得怎么样?什么时候知道结果啊?”猛然间,我被路过 的大伯发现了。大伯是关心我的人,一见面就询问录取情况,我 哑口无言。怎么这么巧呢?为什么大伯也来这里?我在心里暗 暗叫苦:为什么这么倒霉,想一个人偷偷待会儿都不行。我糊 弄了大伯几句,好在大伯很快就离去了。望着他的背影,我心 里发慌,一会儿再来人怎么办?我不想人们这样的关心啊。 我还是往旁边挪了挪。突然,“嘀嘀嘀”,我赶紧抱紧手 机,闭上双眼,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良久良久,我终于打 开了手机,是流量使用提醒。“该死的移动”,我气愤地骂着。 这个时候来什么流量提醒,害我紧张了那么久。 等待,唯有继续等待。我依旧抱紧手机,把手机铃声调到 最大。“嘀嘀嘀”,手机短信声响了。我想:不会又是可恶的 垃圾信息吧?我决定不看。可是我又想:会不会是录取通知呢? 我的心七上八下,真的害怕打开信息那一刻…… “看!”这是我心里最终的决定。 录取信息完整地展示在面前。“录取了! ”我兴奋地跳了 起来,“我被录取了!”我向着远方呼喊。 此刻,外面依旧骄阳似火,然而,我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 激动,向着家的方向,飞奔而去。 点评:文章的首尾都运用了景物描写,开头是“骄阳似火, 树上的叶子似乎也在冒着烟”,结尾是“此刻,外面依旧骄阳 似火”,景物描写看似相同,所烘托的感情却大不一样,前者 为“害怕”,后者为“激动”,对比鲜明。文章取材来源于生 活,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一个高中生求学旅途中的酸甜苦辣,故 事感情真挚动人。考生围绕高考录取这条重要信息,表现出 “我”这个追梦人不负众望、坚强执着、最终成功的鲜明主题。 别开生面,扣题巧妙。材料作文,一般把命题材料作为引 论,首先从材料写起,开篇便入题。本文开篇只字不提命题材 料,只是在评析环境影响论时引入信息学理论,指出学习“不 光是书本上的知识信息,还要有社会实践方面的信息,不但要 有正面的信息,还得有反面的信息”,巧妙地回应命题材料, 实现从文章意蕴到行文造句方面的双重扣题。 《 新解素材,说理充分。文章用“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冠名 “中学生与社会”、 红楼梦》诗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 达即文章”等材料来阐述教育不应拒绝多重信息的道理,显示 了作者的机智。“孟母三迁”的故事本来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 作者用它来阐述教育要勇于接触多重信息的道理,而且言之有 理,令人叫绝。 8.(2020 年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 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 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 看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 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本题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目紧扣考生的生活实际,让考 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从而形成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