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初中语文九年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学案(1).docxVIP

冀人版初中语文九年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学案(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诗词二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 诗歌中表达的愤激的思想感情。 2、 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 3、 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目标达成: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学过的刘禹锡的作品 资料助读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 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被 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 (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写作背景: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 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 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 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创境激趣】 1、 情景表演激趣,导入新课。 情景:小刚和小强是一对好朋友。初中毕业后,两人都没有考上高中。 转眼已经有三年没有 见面了。今天,在母校门口偶遇了,他们会有怎样的举动呢?请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 (预设表演:握手、拥抱、互相打招呼;交流别后的生活;回忆当年的学习生活等)。 (设计此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发挥想象,发挥潜力,通过表演来导入新课的学习。) 2、 诗歌背景介绍。 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一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板 书)诗中也有两位故人,他们是著名的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 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 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 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文U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 谢白居易。 3、 解题。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 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我个人 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四、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五、 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自学导航】 (一) 朗读诗歌,充分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找出应该掌握的生字词。 2 .了解诗词的作者情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 ,字, 诗人。 (二) 分组说话,生生互动。请每个同学在自己的小组里,用优美的语言把头脑里想象的 诗歌画面描述出来,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力求全面理解诗歌的意境。 首联交代了什么? “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要点: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心情:痛苦而又孤寂。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答案要点:特点:用典。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心情:面对 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颈联写的是什么的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答案要点: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与“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 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 满了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答案要点: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 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合作探究】 1、 老师作简洁的诗歌赏析介绍,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深入地理解诗歌。 (这首诗歌的首联直抒胸臆。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 被贬到“巴 山蜀水凄凉地”,一去就是“二十三载”,其间苦楚可以想见。“凄凉地”和“弃置身”两 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 把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之情表现了出来。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 一个是〈〈闻笛赋》,另一个是 “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 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颈联 承颔联而来。“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 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 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 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

文档评论(0)

177****21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