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四中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志、属、夺、致、从容等;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2.了解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不同于一般史传文的写法,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3、了解屈原的政治遭遇,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茫茫人世间,生命是一件大自然最伟大的艺术品,纵观历史长河,行吟汨罗江畔的诗人那忧思怀国之情,世界音乐史上贝多芬的伟功伟绩,爱国史册上文天祥的刚烈、坚贞……无不为我们奏响着一曲曲永恒的赞歌,于是我们慨叹,世间短暂的是生命,永恒的也是生命。那么正值青春妙龄的你们会怎样谱写自己的生命赞歌呢?相信你定会从吟唱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一代“爱国诗人”――屈原身上,收获很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屈原列传》
二、自读课文:
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圈点勾划,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并编写内容提要。
①请你用自己的话向大家讲述屈原的主要事迹。
②圈点出概括屈原悲惨遭遇的词。
③请你勾画圈点出文章中的抒情议论的语段,给课文分段,编写结构提纲。
④划出概述屈原杰出才能和最能表现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格的词语。
三、品析课文
(一)本文题为“列传”,请找出记叙性质的段落,速读这些段落,用5个字概括屈原生平。
提示:除3、8、9、11四个小节外,其他均为记叙性段落。屈原一生遭际可用“任、疏、黜、迁、死”5个字来概括。(板书)
(1)由“任”而“疏”(1―2自然段)
(2)见“黜”见“迁”(3―10自然段)
(3)吟答渔父,自沉汨罗(11自然段)
(4)屈原既死,赋存国亡(12自然段)
(二)、说明本文是史传“变体”,明确研读方法。
从检查预习入手,指名学生说说这篇史传文与我学过的《廉蔺列传》、《管仲列传》、《鸿门宴》等篇在写法上有何显著区别,为什么有这种区别,然后教师作如下点拔、提示。
这篇史传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不像其他史传文那样,“寓论断于叙事”,而是“以议论行叙事”(明茅坤语),所以前人说它是“太史公变调”,即史传中偶然出现的一种“变体”。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历来一般认为,是由于司马迁为了便于寄寓自己个人的“政治幽愤”。但主要原因恐怕还不在这里,而在于先秦文献中有关屈原事迹的记载本来很少,特别是秦始皇燔毁六国典籍后,有关屈原的记载,更几乎是荡然无存,要凭史料来写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是不可能的。这只要从这篇传记所写屈原的事迹,不过片鳞断爪,仅够勾画他一生大体轮廓就可看出来。所幸的是屈原的作品却流传下来了,可以充分运用它来写出屈原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这篇列传为什么要采用“以议论行叙事”的“变调”写法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这篇文章的基本写作特点,是以粗笔写“形”,以工笔写“心”,研读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特点。
关于研读方法: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学习这篇列传,不能采用一般学法,要把精力用在议论部分,即把评介《离骚》、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与渔父对话三处作为研读重点,看作者怎样通过这三处议论,揭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至于记叙部分,弄懂若干难句,能够疏通文意,理清行文脉络就够了。
关于第一大段:
(1)难句解释: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让学生明确:在先秦,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分支有因封地得氏的,有因先祖的谥号得氏的。楚国王族姓芈(mǐ),屈原先祖瑕,因受封于屈地得氏。“左徒”,在楚国是一种仅次于“令尹”(宰相)的官职,多由王室亲族充任。后文“三闾大夫”,是一种掌管屈、景、昭三氏事务的官职,屈原也曾充任。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压之,屈平不与。”
――让学生明确:上官大夫公然要抢夺屈原所写宪令草稿,在情理上说不能,因此郭沫若提出一种别解:“夺”,作“改动”解;“与”,作“同意”解。按:这样解释很合理。一方面,它符合古代“夺”、“与”的常用义之一;另一方面它反映了屈原所作“宪令”具有改革的进步意义,触犯了上官大夫等守旧官僚的利益,所以他们要篡改。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让学生明确:用了“曰”,又用“以为”,语意欠顺通。按:历来研究者认为这两个词,必有一个是衍文,即因传抄错误产生的多余的词语。
(2)行文思路:
提问:这一大段写了哪几件事?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一共写了三件事,揭示屈原的政治才能、端方正直的品格,和因谗见疏的缘由,预示楚国的国事将不可为。
关于第二大段:
(1)难句解释: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让学生明确:“佯”,假装;“去”,离开,“厚币委质”,课文注释没说清楚,“厚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