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四章 鞭毛虫检验技术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一章 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一章 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四章 鞭毛虫检验技术 蚌埠医学院 方强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利什曼原虫检验 第二节 贾第虫检验 第三节 阴道滴虫检验 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鞭毛虫有:利什曼原虫、锥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阴道毛滴虫等 分别寄生于人的消化道、泌尿道、血液等组织内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第一节 利什曼原虫检验 ①杜氏利什曼原虫(L.donovani)——引起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即黑热病(Kala-azar) ②热带利什曼原虫(L.tropica)、硕大利什曼原虫(L.major)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虫(L.mexicana) —— 引起皮肤利什曼病(Cutaneon Leishmaniasis) ③巴西利什曼原虫(L.bmziliensis)——引起粘膜皮肤利什曼病(mucocntaneous Leishmaniasis) 又称利杜体(L.D.body),虫体微小,无鞭毛,椭圆形或圆形,常见于Mφ。 经瑞氏或姬氏染色后,核较大,圆形,呈紫红色或红色。 胞质蓝色,内含有一个细小杆状的动基体,位于核旁。 动基体之前有一个点状基体,由此发出一条根丝体。 一、病原形态 1、无鞭毛体(amastigote) 寄生于白蛉消化道内,成熟虫体呈梭形. 核位于中部,动基体在虫体前端,基体在动基体之前. 由基体发出1根鞭毛游离于体外,鞭毛摆动活泼. 培养基内常聚集成簇而使虫体排列呈菊花状 。 2、前鞭毛体(promastigote) 穿刺部位: 髂骨 检查无鞭毛体 检出率较高、原虫检出率为80%~90% 其安全易行、检出率较高 最常用方法 二、检验技术 1.骨髓穿刺涂片法 2. 淋巴结穿刺涂片法 3. 脾穿刺涂片法 4. 皮肤活检 简便、安全 检出率较低 检出率较高 、技术要求高、风险较高 适于皮肤型黑热病患者 5. 培养法 6.动物接种法 较涂片法敏感 将穿刺物接种于NNN培养基,置22~25℃温箱内, 1周后查见运动活泼的前鞭毛体则可确诊 将穿刺物接种于敏感动物,1-2月后取其肝、脾作 涂片,染色镜检。 检出率最高、开展困难 贾第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贾第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儿童和旅游者患病率较高,故有旅游者腹泻之称。 第二节 贾第虫检验 形似纵切的半个梨形,前端钝圆,后端渐变尖细,大小为9~21μm×5~15μm,两侧对称,背面隆起,腹面扁平。 腹面的前部向内凹陷而成吸盘,滋养体借此吸附于肠粘膜上。 一、病原形态 1. 滋养体 经铁苏木素染色后,可见吸盘背侧胞质内有2个圆形泡状核。两核之间2条纵贯虫体的轴柱,其前端有基体,为鞭毛发源处,其中部有1对半月形的中体。 虫体有4对鞭毛,按伸出部位分别称为前鞭毛,后鞭毛,腹鞭毛和尾鞭毛。 铁苏木素染色 瑞氏染色 包囊椭圆形,囊壁较厚,大小为8~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医学检验教材课件27第四章-第9节-卟啉病有关检验.ppt
- 医学检验教材课件28第五章-第1节- 白细胞功能检验.ppt
- 医学检验教材课件29第五章-第2节-微量残留白血病检测.ppt
- 医学检验教材课件30第六章-第1节-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与计数.ppt
- 医学检验教材课件31第六章-第2节-造血干细胞植入效果的检验.ppt
- 医学检验教材课件32第七章-第1节-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检验.ppt
- 医学检验教材课件33第七章-第2节-血小板的检验.ppt
- 医学检验教材课件34第七章-第3节-凝血因子检验.ppt
- 医学检验教材课件36第七章-第5节-抗凝系统检验.ppt
- 医学检验教材课件37第七章-第6节-纤溶活性检验.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