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渡荆门送别》教案设计
京山县宋河镇第一初级中学唐思
教学目的
1、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景美和语言美,在合作探中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能准确、流畅地背诵全诗。
2、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积累相关文学常识。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及对“送别”的理解。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在教学本首诗时,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感,有所悟。
2、问题式教学法:教师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拓展想象,丰富诗意。
3、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法。4、采用课件进行教学(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优美动听的旋律,总能让人有所感,有所悟。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起歌唱一首歌,并说出歌名。
(长亭送别歌切入,出示优美送别场景,让学生感同身受。)与学生们一起唱:《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师:优美的旋律声中,大家应该读懂了其中蕴含的深情厚意,那么请问它的名字是什么呢?
生:《送别》
师:大家说得很对,就是《送别》。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一首诗也是关于“送别”。那么,它跟以前学过的送别诗有什么不同呢?下面,请大家带着疑问,一起来学习大诗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把握诗意。1、知人论世,介绍作者。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拓展:易安居士、六一居士)盛唐天才诗人,独立不羁,极自负与自信,气度豪放洒脱,颇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又被后人尊称“诗仙”。(拓展:诗圣杜甫,诗鬼李贺)
2)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情感奔放,一气呵成)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李杜)(小李杜,李商隐,杜牧)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语言浑然天成,不施粉饰)4)绣口一吐,就半个大唐。(余光中)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山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这次出蜀,是由水路乘船,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踌躇满志,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3、听范读,用“/”划出朗读的停顿,并大声地、自由地诵读诗歌。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理解诗歌重点词语的意思,梳理诗歌大意。1)荆门:荆门山,今湖北宜都长江南岸。从:往。
楚国:楚地,今湖北一带。首联交代旅程
2)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颔联壮丽之景
3)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颈联新奇之景4)仍:依然。怜:怜爱,喜爱。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
把四川称作故乡。
万里:喻行程之远。尾联别样抒情板书:
首联交代旅程颔联壮丽之景颈联新奇之景尾联别样抒情
三、小组合作探究:1.读通诗意。
用文学性的语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2.名句赏析。
你觉得诗中写景最妙的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意见一: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的好,化静为动。“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视域顿然开朗,别是一番景色。也道出了作者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是对前途的展望,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意见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下飞天镜”明月倒映在流速缓慢的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是月夜俯视所见。
“云生结海楼”云上云霞多变形成海市蜃楼,这是白昼眺望所见。
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3.读懂诗情。
这首诗的抒情最妙是哪一句?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流露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4、深入探究。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一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是不是送别友人?解答:拟人。
不是,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辽宁省张晓燕老师学案教学设计.docx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重庆市唐超琼老师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4 白杨礼赞》北京市龙利老师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4 白杨礼赞》广东省陈思华老师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4 白杨礼赞》贵州省刘芳老师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4 白杨礼赞》江苏省王圣勤老师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4 白杨礼赞》浙江省陈雅渠老师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4 白杨礼赞》浙江省郎鑫老师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4 白杨礼赞》重庆市敖行英老师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4 白杨礼赞》重庆市谢昌燕老师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唐诗五首之渡荆门送别》山东省郑文文老师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唐诗五首之渡荆门送别》陕西省李雪莹老师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唐诗五首之渡荆门送别》天津市辛娟老师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唐诗五首之渡荆门送别》重庆市潘敏老师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甘肃省甘俊祖老师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唐诗五首之黄鹤楼》河北省徐凤敏老师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唐诗五首之黄鹤楼》辽宁省宫于莲老师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唐诗五首之黄鹤楼》辽宁省李婉婷老师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唐诗五首之黄鹤楼》辽宁省孙颖老师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唐诗五首之黄鹤楼》浙江省陈爽老师教学设计.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