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地理实践力:
可以根据岩石的特点做简单地识别。
2、综合思维:
(1)通过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探究活动,初步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运用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说明各种岩石形成的过程。
3、人地协调观:
意识到岩石资源开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区域认知:
联系生活,关注家乡,学习身边的地理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新课:
新课导入:
《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大圣》
《西游记》中记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进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众所周知,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那么你知道蹦出孙悟空的那块石头是什么岩石吗?
一、岩石圈的组成
【学生活动】?学生分为四组,各组观察一个岩石标本,结合教材和学案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特点,时间5分钟。学生通过“我为石头代言”的发布会,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第一组(侵入型岩浆岩):第二组(喷出型岩浆岩):
第三组(沉积岩):第四组(变质岩):
岩石
成因
常见岩石
主要特征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知识总结:
【合作探究1】岩石的组成
青岛某中学学生利用国庆假期去野外进行岩石考察,他们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到了许多关于岩石的图片(如下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①图中的岩石是__________岩,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古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描述的该岩石的主要用途是__________。
(2)纯白而致密的大理石又称汉白玉。泰姬陵就是用汉白玉建造而成的。汉白玉按成因属________岩,它是在__________条件下,由________岩变质形成。因其色泽美观,被广泛用作________和装饰材料。
(3)去黑龙江五大连池的同学带回了不少五大连池中的岩石,这些岩石大部分都有气孔构造,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4)湖南张家界红色地层中的岩石最有可能是________岩(成因类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岩石________成因与其相似。
(5)青岛崂山“怪石”主要是岩浆岩中的____________岩,因其质地坚硬,不易被风化,常呈现圆滑而巨大的岩石形态。该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大,易辨认,常见的矿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三种)
二、岩石圈物质的循环
(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的地质作用
同学观看视频《一块石头的生命历程》,了解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相互转化过程。
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绘制示意图,找出物质循环过程中的转化规律。
岩浆:
?
?
岩浆岩:
??
?
知识应用:根据简要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说出主要的地质作用。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
?
??
?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地球圈层结构的相关问题。在本节学习中,学生应该可以根据课本提供的资料,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看图、析图、归纳、总结、资料分析等方法掌握三大类岩石形成过程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效果分析
本节课内容丰富,但由于有一个顺畅的思路在引导,整堂课显得很紧凑,却不让人觉得这堂课很长,同时也很好地完成了老师所确定的教学目标。这堂课根据内容的重点、难点,来安排课堂设计的结构,可谓灵活。重视了课堂上的训练,一方面引起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更是能够巩固学生当堂掌握的知识,从这堂课的实际情况来看,的确,效果相当好。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第一单元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之后,将视角放在地球自身,进一步学习、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本课时内容主要是岩石圈的结构与物质循环。介绍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特征,教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分析说明了岩石的形成过程与岩石质地特征的关系。其次以活动的形式,利用一组图表呈现岩石的结构特征差异,不仅培养了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为探讨成因奠定了知识基础。进而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岩石圈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教材通过绘图说明,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通过综合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评测练习
1.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据此回答(1)~(2)题。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0-3岁婴幼儿智能开发与训练 婴儿感知智能开发与训练.pptx VIP
- 轻食营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采访教师)汇编.pdf VIP
-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诊治指南(2024版).pptx VIP
- 0-3岁婴幼儿智能开发与训练 婴儿逻辑数学智能开发与训练.pptx VIP
- 红岩阅读复习修订版.docx VIP
- 2024年秋季新冀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docx
-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诊治指南(2024版)解读.pptx VIP
- 2025年中考英语三轮冲刺:完形填空解题技巧+专项模拟练习题6组(含答案) .docx VIP
- 第15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