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doc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四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教学要点 字词识写 ◎认识3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4个词语。 ◎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恰当运用。 ◎了解古诗硬笔书写的两种行款,并能正确书写。 语言积累 ◎背诵《古诗三首》和《少年中国说(节选)》。默写《示儿》。 ◎背诵与国家兴衰有关的成语。 ◎体会顿号的用法,并能正确使用。 阅读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句子的含义。 ◎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和平宣言》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情感的相似之处。 ◎能总结使用资料对理解内容和体会情感的作用。 口头表达 ◎能以《小岛》中将军的口吻讲述故事。 ◎能围绕“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课文的情感”展开交流。 书面表达 ◎能根据习作要求大胆想象。 ◎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能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12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示儿》 【课时目标】 1.认识“乃”这个生字,会写“祭、乃”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示儿》,能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带入诗境 1.谈话导入.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同学们,说到热爱国家,你们会想到哪些仁人志士呢?(屈原、文天祥、岳飞、林则徐、郑成功等)不论经过多少年,这些爱国人士一直活在人们心中。今天,我们将穿越到南宋,去感受爱国诗人陆游炽热的爱国之情! 2.板书古诗题目,齐读古诗题目。 (1)引导:从古诗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看注释,理解古诗题意:“示儿”指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2)简单介绍陆游。 课件出示: (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 (3)创设情境:(课件出示陆游肖像图)800多年前,一位85岁的老人僵卧病榻,老泪纵横,他颤颤巍巍地挣扎着起来,给儿子写下了一首绝笔诗。他写的内容会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并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古诗的情境之中。简单介绍诗人之后,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之上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读懂古诗题目,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读出古诗题目中隐含的信息。 板块二 初读识字,理解诗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每一个字音。 (2)指名读诗句,着重提示“家,(jì)、乃(nǎi)翁(wēnɡ)”的读音。(注意“翁”的韵母不要读成onɡ) (3)区分形近字:祭—蔡,乃—及。 随文指导“祭、乃”的书写。 ①祭:左上部分的横撇要舒展,右上部分的捺也要舒展,下部“示”字的两横要适当收缩,避让上边的横撇和捺。 ②乃:书写时要注意笔顺,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4)学生自由练读,尝试标注节律和重音。 (5)反馈初读: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共同交流讨论为什么要这样读。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1)学生边自由读,边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不懂的地方作好批注。 (2)师生共同讨论,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 元:同“原”,本来。 但:只是。 同:统一。 定:收复北方失地。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无忘:不要忘记。 (3)指名交流古诗的大意。 预设: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只是悲痛不能活着看到国家统一。等到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家祭时一定不要忘记告诉你们的父亲。 课件出示: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语文要素【设计

文档评论(0)

专业中小学课件教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