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价格虚高理由情况说明
1. 药价虚高的缘由及处理方法,药价虚高多少 药品8年16次降价,百姓仍难得实惠,缘由即在于市场的失衡。今日大多数的药品价格已彻底松绑,此类药品价格几何,完全由企业本人说了算,无拘无束的企业马上闻风跌价。价格由市场打算,这是市场规律;放开价格掌握,也是大势所趋。但问题的关键是价格由市场打算有个不行或缺的前提,即市场必需是成熟的。成熟的市场之中有均衡机制,能够对商品供求和价格进行理性的调整。然而以我们现在的市场情况看,明显还很不成熟。 药价降了16次,百姓却没啥感觉,这个“没感觉”,或许正是对“有形之手”的无声召唤。 2. 药品价格虚高的缘由是什么呢 “药品价格虚高”频遭诟病,是药品再次降价的次要缘由。 2021年3月,国家发改委在调整消化类药品价格的同时,发布要求加强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和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价格主管部门根据《药品出厂价格调查方法(试行)》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做好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工作,重点调查医治费用高、竞争不充分以及市场实际价格明显偏离行业平均水平的药品,并加强药品出厂价格监测。 而“医药分开”的开展和药品加成的取消,成为药品降价的推动因素。 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国家西医药局等要求全面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医保领取方式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气构综合改革的连接。2021年7月1日开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部分医院领先试点“医药分开”,设置医事*并取消药品加成,在获得公众认可的同时,为药品价格调整带来空间。 3. 药价问题形成药价虚高的缘由是什么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各界反应尤为剧烈的问题之一,一时之间,处处是对药价虚高不满的呼声,医药行业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上至专家学者下到黎民百姓纷纷乐观建言献策,然而大多是不明就里地对医生、医药代表的诅咒。 笔者认为应当理性对待当前的药价虚高问题。 药品价格是体制、机制和市场结构中存在的冲突和问题的综合反映。 医药价格次序混乱,表面上看是政府价格监管制度和手段不完善的结果,但其深层次的缘由还在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以及药品市场发育滞后。现在我们来深化分析究竟是什么缘由导致了医药流通领域的药价虚高。 缘由: 一、从药品市场结构来看: 1.消费者和领取者分别。药品市场是由四个部分组成:供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商业企业(医药公司)、买方(患者)、药品费用领取者(政府或保险机构和患者)。 而现代商品市场一般由供应商、两头商和消费者三个要素组成,在市场的作用下,通过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最终成交,整个过程是一个自在买卖的、公正合理的过程。 明显,药品市场多出了一个药品费用领取者因素。 药品的消费者是患者,而药品领取者是患者和国家财政、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并且以后者为次要的领取者,前者领取比例较小,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消费者和领取者分别。由于药品的领取者次要是政府以及药品的福利性,国家为了减轻负担,优化有限财政资源的配置,有效的引导药品价格,这就形成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管制。 2。医院的双重面具。 医药不分,形成市场失灵。医疗卫生事业的本质属性打算了药品流通领域构成机制的局限性。 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公益性”,因而为医疗卫生供应需求的产品,一般都通过公共选购的形式,其生产流通都要严格受国家宏观调控。对于生产企业,医院替患者向其提出药品品种、数量和质量等等,是药品的购买者;对于患者来说,医院给患者供应药品的品种、数量等等,是药品的供应者。 医院这种既是是买方又是卖方的双重属性,使得医院成了打算药品价格的均衡点,完全与经济学的由供求双方打算的理论相违反。形成市场机制特殊是价格机制对药品的供求调整完全失灵,即市场“失灵”。 二、从药品的特定属性属性来看: 药品本身的特别性打算其市场构成机制的不真实性。 药品在流通过程中表现出四个特别性: (1)不完全替代性,药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在使用方面具有特别明显的公用性。 (2)药品效用的两重性,使用不当或失之监管,就会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威逼生命。 (3)药品消费信息的不对称性,患者虽然是购买主体,但药品购买的选择权却被拥有专业优势的医务人员把握,药品在流通过程中插进一个“权威”的第三者,即医生。 医生的处方不只打算了药品的内容、数量和档次,而且具有掌握和诱导消费的作用。明显,药品要顺畅地抵达消费者手中,疏通医生开处方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患者不行能由于药价高或药量大而拒绝购买,因而相对被动。 (4)需求的价格弱弹性,药品价格的上涨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