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6课 三国鼎立(1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和影响;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以及三国经济发展概况。
2.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理解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同时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体验学习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
3.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到
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知道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标准是是否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学习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归纳梳理,从背景、时间、作战双方、结果、特点及影响多方面归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
方法指导二:
让学生明白战争胜败原因有很多,有主观原因,有客观原因,有战略战术等,应全面分析综合归纳。
方法指导三:
让学生掌握三国各自发展的特点;对于台湾,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
方法指导四:
200年,战官渡,曹、袁力量有悬殊,曹操用了许攸计,北方统一归曹操。208年,战又起,曹操南下到赤壁,企图一举统天下,孙刘联军齐抗击,孔明周瑜巧用计,赤壁之战少胜多。火烧赤壁定大局,魏蜀吴国三鼎立,二二零年是曹丕,定都洛阳打魏旗,次年刘备亦称帝,定都成都继汉业,二二二年孙称王,定都建业吴旗举。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曹操和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三国演义》中对他们的描写与历史的真实有许多不同。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人物呢?三国鼎立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对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官渡之战
自主阅读课本P74~75内容,完成第1~2题。
1.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及影响。
时间
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结果
曹操胜利
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2)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发展经济。
(3)军事上:唯才是举,重用人才,发展军事实力。
(4)袁绍用人多疑,骄傲轻敌,治军不严,战斗力不强。
知识模块二 赤壁之战
自主阅读课本P75~76内容,完成第3~4题。
3.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及影响。
时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结果
孙刘联军胜利
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失败?
(1)曹军来自北方,士兵疲惫,水土不服,且不习水战。
(2)曹操骄傲自满。
(3)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4)当时统一的条件尚未成熟。(根本原因)
知识模块三 三国鼎立
自主阅读课本P76~77内容,完成第5~6题。
5.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填入三国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君王以及都城,并简要说出三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1)
国名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2)魏: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蜀: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全国。
吴:造船业发达,其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6.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什么作用?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因此,三国时期与东汉末年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象相比,确实是历史的一个进步,符合人民渴望社会安定的要求。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原因,曹、刘、孙三个政治势力谁也无法马上统一全国,但三国鼎立的局面是走向全国统一的过渡环节。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话说官渡之战(从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及其原因,特点、影响等方面介绍),并说说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
2.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形成。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2.确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C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语文_河中石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河中石兽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道德与法治_青春萌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2c_ Section A 1a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2c_ Section A 1a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英语_Module 5 It describes the changes in Chinese society.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Module 5 It describes the changes in Chinese society.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历史_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南移的南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历史_第十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 This is my sister. section A 1 a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 This is my sister. section A 1 a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英语_Module 5 You can buy everything on the Internet.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信息技术_设计外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物理_3.1温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物理_3.1温度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美术_独特的装扮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道德与法治_踏上强国之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道德与法治_踏上强国之路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物理_《电能 电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