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寄明月 伴君坎途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学习目标: 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品读诗句,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理解古诗中常见的意象。(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一、导学部分 导学活动一:预习新知——诗人 “有一种友情叫李白和王昌龄”(在此介绍李白和王昌龄这两位诗人) 导学活动二:预习新知——解题 诗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的意思是“听说”,左迁指“贬官降职”,龙标是地名。 导学活动三:预习新知——背景 天宝七载(公元748年),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被贬至龙标。 ——《新唐书·文艺传》 初读韵味,读懂大意 1.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韵味,学生自由读后教师指导并范读。 2.假如,你是李白,听说好朋友王昌龄左迁龙标,提笔写下了这首诗,请你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深情地吟诵给他听。 答案预设:第一句读得轻而缓,营造伤感的氛围。第二句重读“过五溪”,突出贬谪之地的荒远。第三句重读“愁心”,“与明月”拉长音节,语调上扬,停顿稍长。第四句语速缓慢,“夜、郎、西”,一字一顿,声音较轻。 3.读懂诗歌的大意。 在这首诗里,李白对王昌龄说了些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大意。请用这样的句式:昌龄兄啊, 。 答案预设:昌龄兄啊,柳絮已经落尽,杜鹃鸟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品读意境,读懂意象 1.如果让你为这首诗画一幅插图,你想要选取哪些景物,设计怎样的场景来表现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预设:学生会选取杨花、子规、明月等景物。 解析意象——杨花、子规、明月,在此环节引入课外诗歌,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在不同诗句中的不同意义。 归纳意象的概念及常见的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客观事物 主观情感 子规(杜鹃) 凄凉哀伤、游子思乡 杨花(柳絮) 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月 思乡、怀人 柳 ? 课外延伸,引导学生体悟“柳”这个意象。 四、悟读情味,读懂诗人 如果你是李白,你把怎样的一颗“愁心”寄托给这轮明月呢? 我寄( )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答案预设:牵挂、担忧、离愁、惋惜、同情、思念、痛心等。 让学生走进诗人,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正如王勃所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相隔遥远,但是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人心最难得,特别是真心更为难得。王昌龄被贬谪本来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但他的好朋友写了这首诗,告诉他: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李白也好,王昌龄也罢,之所以后人对他们念念不忘,一再咏叹他们的诗篇,与其说是因为他们是一代之圣贤,更不如说是因为他们遭遇了很多的磨难,而他们在磨难中不断展现着人性的光辉,友情的光辉。 引导学生感悟古人的深厚友情。 学情分析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我也迎来了最“特殊”的一届学生。 因新冠疫情的影响,本届学生的学习受到了严重影响,学习习惯不好,自律性差,呈现出的问题很多。基于此,设计这堂课时,先让学生对基础知识做一个夯实,包括诗人、诗歌的体裁以及创作背景。因为这首诗的诗题很长所包含的信息也很多,所以单独对诗题做一个解析,重点强调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知识,像左迁、右迁等。 大部分学生14岁左右,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除此之外,老师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因素,当讲授的内容学生感兴趣时,他们也会聚精会神的听讲。所以,在教学时也需要教师加强教育引导,增强课堂趣味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班学生具有踏实的优点,思维活跃,能跟得上教师的教学思路。 教学效果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能够熟读并背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理解诗歌大意,读懂古诗中的“意象”。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李白和王昌龄的深厚情谊,让学生知“唐人的需要”,懂“唐人的得失”。走进文本,与诗人对话。 三、学习策略 朱自清先生在《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一文中指出:“会读诗的人,多读诗的人能够设身处地,替古人着想,依然觉得这些诗真切。这是情感的真切,不是知识的真切。这些人不但对于现在有情感,对于过去也有情感。他们知道唐人的需要,唐人的得失,和现代人不一样,可是在读唐诗的时候,只让那对于过去的情感领着走;这种无私、无我、无关心的同情教他们觉到这些诗的真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多向性对话,引领学生替作者着想,设身处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堂课“初读韵味,读懂大意——品读意境,读懂意象——悟读情味,读懂诗人”三个环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能够提升学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