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docVIP

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设想   一、以“说”为主学习课文。   二、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主要教学过程:通读——说读——评读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战国策》。   (师先提问,师友答后再小结。)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   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2.简述时代背景。   出示大屏幕。自读。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   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   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   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   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二、通读——说内容。   1.生齐读课文,教师听音。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请同学们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出示大屏幕   学生代表展示   其它纠正   齐读   3.请同学们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出示大屏幕   学生代表展示   其它纠正   齐读   加惠(给予恩惠。)   怫然(盛怒的样子。)   免冠徒跣(摘了帽子,光着脚。冠,帽子。跣,赤脚。)   抢地(撞地。抢,碰、撞。)   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色挠(指变了脸色。挠,屈服。)   谢(道歉。)   谕(明白,懂得。)   4.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读课文。   (学生散读,老师巡视。)   5.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能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生思考后师提问。)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要求:在准确的前提下,能复述出人物的精神特质。生稍作准备后回答。)   三、说读——说译文。   1.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2.教师以句子为单位读一段课文,每读一句,学生就跟着集体杂然地翻译文   句。   3.学生仿效老师的方式分组译读课文。   4.教师从二、三段中找出几个难句请学生口头翻译。如: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5.学生杂然地再读课文。   四、评读——说意味。   1.学生演读课文。   ⑴演读分两组,每组各找两位同学分别饰演唐雎和秦王。   ⑵演读内容分别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⑶演读地点设在讲台。   ⑷要求饰演者能在充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演读出人物的精、气、神,能   融入角色中。   2.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反映了……”)说一句品析   课文语言的话。如: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盛气凌人、以   强凌弱的心态;   “挺剑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然后请学生回答。)   3.教师评点。   (教师评点的原则,是以鼓励、夸赞为主,同时也要指出学生回答中的不当   之处。)   4.教师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   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   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五、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外交史上那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   相关阅读   九年级语文下册《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懂得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要努力追求知识的广博。   2.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3.理解论证思路,了解文艺随笔的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导入   “不求甚解”这个词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只求知道个大概。这个词带有批评和贬义。今天,我们来听听作者邓拓对这个词的理解,看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2.阅读课文   仔细阅读课文,读懂每个句子,勾画疑难。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结合相关的

文档评论(0)

hkhx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