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抓住关于藤野先生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感受他高尚的品格,体会作者对他真挚的怀念之情。
2.透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
了解“我”在日本的求学经历,把握“我”的思想感情。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我”思想情感的变化,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3.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鲁迅的语言冷峻、犀利、幽默,具有独特的风格。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
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居里夫人曾说过: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该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 我国的大文豪鲁迅先生,在他的一生中也有几位令他终身难忘的老师比如:寿镜吾老先生,你还记得如何评价他的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课,也是给他带来启迪与成长的老师齐读课题“藤野先生”(板书)这样的一位藤野先生,鲁迅是如何来评价的呢?请同学们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学生回答:伟大
课件出示: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学生齐读,体会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这种情感。
二、品藤野精神(感受伟大)
品读第11——23段,归纳课文,看看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用笔批注,想想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学生讨论、交流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第11-19自然段)写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所抄的讲义,纠正解剖图,表现藤野先生对教学工作极其认真负责,教学的严谨,对学生的严格和对作者的关心。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概括典型事件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2)“我”为什么“很吃了一惊”?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因为看到藤野先生亲自给“我”这个外国学生改讲义。
(3)“我”为什么“不安和感激”?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感激”的是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
(4)把“都用红笔添改过了”的“添改”改为“修改”可以吗?──不可,“添改”比“修改”更费神。
(5)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讲义是否偶一为之?请从文段中找出根据。──不是。有两处可证明:藤野先生要求每一星期送给他看一回;这样一直继续到藤野先生教完了他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6)藤野先生给作者改讲义改得十分认真,其中
最能表现改得全面的词语是──“从头到末”;
说明改得细致的词语是──“不但……连……一一”;
说明改得及时的词语是──“第二三天便还我”。
2.(第21-22自然段)写藤野先生因“我”敢于学习解剖尸体而很高兴,表现他对作者的热情诚恳和关心。
3.(第23自然段)写藤野先生想知道中国女人裹脚使足骨变形的详细情形,表现藤野先生注重调查,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结:典型事件 人物品质
1.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2.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和蔼耐心
3.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体贴入微
4.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心地善良
这些感人的细节正体现了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和循循善诱的教师的高贵品质,正是藤野先生的这种高贵的品质,让鲁迅心中心存感激,请大家一起把鲁迅先生的感激之情读出来。学生读
三、悟鲁迅境遇(品味伟大)
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能总结一下吗?(用小标题的形式)
总结:离开东京之缘由 仙台求学受优待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离别先生
合作探究
(一)1—5段在东京、在仙台鲁迅的心情或境遇怎样呢?这对写藤野先生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畅所欲言。
预设:
1.开篇:“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无非”,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通过反语写出对“清国留学生”速成班麻木不仁、附庸风雅、不学无术行为的不满、厌恶,甚至是愤慨。这些人与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青年鲁迅形成了鲜明对比。
2.地名:日暮里,水户。
(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