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儿科影像学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平扫检查 医学影像学(第8版) 四、MRI检查 (二)对比增强检查 有助于儿科疾病尤为肿瘤性、炎症性等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由于MRI检查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临床应用广泛,已成为儿童颅脑疾病、腹部肿块和某些先天性发育畸形等疾病的首选检查技术。 (三)其它MRI检查方法 1. 普通平扫检查 常规包括T1WI和T2WI成像 2. 特殊平扫检查 脂肪抑制T1WI和T2WI、梯度回波、同反相位T1WI、水抑制T2WI和SWI, 可根据病变性质选择不同扫描技术。 MRA、MR水成像、1H-MRS和DWI,MR水成像用于胆道及泌尿系统发育畸形,1H-MRS 用于颅内肿瘤诊断与鉴别,DW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病变检出价值较大 *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五、检查前准备 儿童行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T或MRI)检查时常需要镇静 自然睡眠最为理想,药物镇静一般适用于6个月至4岁患儿 常用镇静药物为10%水合氯醛,口服或保留灌肠,剂量0.5ml/kg(总量1克) * 中枢神经系统 第二节 *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新生儿窒息,引起脑供血和代谢异常所致的一种全脑性损伤 早产儿HIE的主要病理改变包括生发基质出血、脑室旁出血性脑梗死、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及脑梗死 足月儿HIE的主要病理改变包括矢状旁区脑损伤、基底节和丘脑损伤、颅内出血及脑梗死 (一)临床与病理 *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二)影像学表现(CT/MRI) 1. 早产儿HIE (1)生发基质出血:分为4级:Ⅰ级为室管膜下血肿;Ⅱ级为血肿破入脑室内,不伴有脑室扩张;Ⅲ级为血肿破入脑室内,伴有脑室扩张;Ⅳ级为脑室旁出血性脑梗死 (2)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周围多个小囊状病灶,形成“瑞士奶酪”样表现,脑室周围白质减少和脑室扩张 (3)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生发基质出血Ⅲ级 CT MRI *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二)影像学表现(CT/MRI) 2. 足月儿HIE (1)矢状旁区脑损伤:表现为大脑镰旁脑皮质密度或信号异常,常对称,多见于顶枕叶 (2)基底节和(或)丘脑损伤,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和(或)丘脑对称性异常密度或信号强度 (3)可有脑梗死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 足月新生儿HIE基底节区损伤 MRI平扫T1WI示双侧豆状核及丘脑区高、低混杂信号 因MRI检查无辐射损伤,已成为HIE首选检查方法,尤其是DWI检查所需时间短,对早期新生儿脑损伤病变检出敏感 *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二、胚胎脑病 胚胎脑病(embryonic cerebropathy)为病原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害 常见病因包括T,弓形虫(toxoplasma);O,其它病原体(other agents);R,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C,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H,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s virus),归纳为“TORCH”感染 感染可导致生发基质坏死,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减少,血管炎等,可继发室管膜下或皮层下白质内营养不良性钙化。感染越早,脑损伤越重,可合并脑发育畸形 临床表现为小头畸形、智力低下、癫痫、听力丧失和肌张力异常 (一)临床与病理 *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二、胚胎脑病 (二)影像学表现 1. 超声 新生儿期首选检查,表现为室管膜下和皮层下白质内钙化呈强回声、豆纹血管病变 2. CT 3. MRI 白质内局灶性长T1、长T2信号 (1)室管膜下和皮层下白质内多发斑点样钙化,具有特征性 (2)中早期感染:小头畸形,白质体积减少,脑室扩张,脑发育畸形(3)后期感染可见局部白质密度减低 CT平扫示双侧脑室室管膜 下多发结节状钙化 * 头颈部 第三节 *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为鼻咽部淋巴组织,生后6~12个月开始发育,2~10岁增殖旺盛期,10岁后开始逐渐萎缩。腺样体肥大,为炎症刺激所致病理性增生,多见于儿童,常有慢性扁桃体炎 儿童鼻咽腔狭小,肥大腺样体常堵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咽口,常并发鼻炎、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打鼾、听力减退和耳鸣 (一)临床与病理 * 一、腺样体肥大 (二)影像学表现 1. X线 侧位平片表现为鼻咽顶壁与后壁软组织局限性增厚,表面光滑,相应气道狭窄 (1)平扫:鼻咽顶壁与后壁软组织对称性增厚,鼻咽腔狭窄 (2)增强:鼻咽部增厚的软组织呈均匀强化 2. CT 医学影像学(第8版) 3. MRI 矢状位可清晰显示鼻咽顶后壁腺样体肥大程度及鼻咽腔狭窄程度,肥大腺样体呈

文档评论(0)

精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